《 从宋明理学到当代新儒家 》
- 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家张横渠王阳明唐君毅牟宗三刘述先儒学理气论心学
- #学术研究 #哲学探讨 #比较分析 #中国哲学史 #儒学复兴 #师承研究 #必读推荐
- 选题分类:中国文化 哲学理论 哲学知识 中国哲学
- 原版语种:中文繁体
- 出版日期:2024年06月
- 页数:(不详)
- 图书定价:39.00 美元
- 开本:(不详)
- 原出版地:中国香港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单色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推荐人
—李明辉(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退休特聘研究员)
本书以统一融贯性的论述涵盖宋明及当代新儒家思想研究的学术视野,在每一章中都能通过引介和反省当代学术的相关论题,提出深具理论意义的追问,并从中展示出作者持论的独特及思虑的精审。本书进一步推进对宋明义理和唐、牟思想的理解,就筹划儒学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言,也是难得的学术成果。
—东方朔(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创校六十年,著名的文史学者、博学鸿儒甚多。创立新亚书院的钱穆、唐君毅,及稍后加入的牟宗三和徐复观,更被尊为当代新儒学大师,儒学史及儒学研究也就成为中大一块别具特色的学术园地。钱、唐、牟、徐之后,带领儒学研究的当推刘述先教授。郑宗义是他的学生,也在儒学史及儒学研究上钻研多年,深思卓见,成一家言。本书各篇文章,从宋明理学的各家各派,到当代新儒家的思想论述,分析有据,脉理分明,俨然有大家风范,可算是香港中文大学现阶段儒学研究的代表著作。
—梁元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
本书专论宋明理学中若干新儒家前辈未及深究的人物与课题,解析唐君毅和牟宗三各自的理路及其所致的对于宋明理学的不同诠释,阐明新儒家对现代性冲击的回应。三部分彼此贯通,胜义纷呈,理性与温情兼具,读者不容错过。
—彭国翔(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本书探讨近世儒学议题,解析细致,立论稳健。比较唐君毅与牟宗三的儒学研究处,尤多新义,是新儒家研究者不能不参考之作。
—杨儒宾(国立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讲座教授)
版权推荐
★本书系统梳理了从宋明理学到当代新儒家的发展脉络,内容涵盖张横渠、王阳明等大家,分析了唐君毅与牟宗三在宋明理学研究上的不同诠释路径,并探讨儒学如何应对现代文化的冲击,并参与到全球伦理对话中。
★对于希望了解宋明儒学、当代新儒学、中国哲学的读者,本书是必读之作!
内容简介
宋明理学号称难懂,如何才能进入它的义理世界?本书通过当代新儒家(或港台新儒家)的研究成果,引领读者一窥堂奥。当代新儒家是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最富原创与思辨的学术群体,其中唐君毅与牟宗三更是双峰并峙。本书详细分析二人在宋明理学上针锋相对的诠释,整理出两条虽不同却非不能调和的研究进路。此外,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儒学以至传统文化是否仍有价值和意义?本书以当代新儒家的反本开新为例,阐析他们的思考如何有力地批驳反传统主义,显示儒学可以如凤凰火浴般重生。
全书分为三个相互关连的部分:第一部分阐发宋明儒学的核心观念;第二部分探究当代新儒家特别是唐君毅与牟宗三两先生对宋明儒学的研究,比较他们截然异趣的方法、诠释与结论;第三部分剖析当代新儒家于汲取宋明儒的睿识上,如何继往开来,重新设想「儒学」来迎拒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并批判地响应现代性的冲击,乃至参与到当前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的讨论。
作者介绍
1965年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哲学与文化》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先秦、宋明与当代)、中国哲学史与中西比较哲学。著作有《明清儒学转型探析—从刘蕺山到戴东原》(2000年初版、2009年
增订版)、《儒学、哲学与现代世界》(2010)及中英文论文近百篇。另编有《香港中文大学的当代儒者》(2006)、《中国哲学研究之新方向》(2014)、New Directions in Chinese Philosophy(2014)
图书目录
导论 xvii
第一部 宋明理学的核心观念
第一章 张横渠气学评议 3
一、 如何解读张横渠的气学 3
二、 唯物主义的唯气论 5
三、 理气论 10
四、 超越主义的唯气论 13
第二章 觉悟与自然—陈白沙的心学 27
一、 从白沙学案说起 27
二、 白沙学是心学 30
三、 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超越的逆觉体证 40
四、 学宗自然:心学言自然之三义 52
五、 对批评白沙学的理解与响应 59
第三章 湛甘泉心学探微 75
一、 甘泉心学与湛王之辩 75
二、 心之中正即天理 77
三、 自爱、自得、立志与知本 82
四、 本然之觉 83
五、 道德本心是个寂感枢机 87
六、 随处体认天理、勿忘勿助与学问思辨笃行 94
第四章 理气一物—罗整庵的朱子学 113
一、 整庵的朱子学 113
二、 整庵所疑于朱学者所谓朱子「未定于一者」 116
三、 理气一物:内在一元的倾向 127
四、 理一分殊:性命之妙 141
第五章 再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153
一、 知行合一是所有形态知识共有的知识结构 153
二、 非道德的知之知行合一 158
三、 良知的性质、作用与来源 166
四、 回应质疑及合一的「合」义 174
第六章 明清之际儒学的一元化倾向 187
一、 研究与争议 187
二、 「一元化」释义 189
三、 明清之际儒学的一元化倾向 196
四、 明清之际儒学的转型 204
第二部 当代新儒家的宋明理学研究
第七章 本体分析与德性工夫—论宋明理学研究的两条进路 217
一、 本体分析与德性工夫的研究进路 217
二、 唐君毅与牟宗三的较量 219
三、 例示两条研究进路的分别 222
四、 两条研究进路的涵义与效力 232
第八章 比论唐君毅与牟宗三的朱子哲学研究 245
一、 唐君毅与牟宗三的朱子哲学研究 245
二、 对朱子求学历程中存在困惑的诠释 246
三、 对朱子工夫的诠释 249
四、 对朱子哲学中心性情的诠释 260
五、 对朱子理气与心性关系的诠释 265
第九章 理气论—从宋明理学到当代新儒家 275
一、 宋明儒的理气论 275
二、 理气关系的各个命题 277
三、 牟宗三与唐君毅对元气论的诠释 286
四、 元气论的义理规模 297
第三部 当代新儒家对现代性冲击的回应
第十章 合哲学、道德、宗教为一体—当代新儒家的儒学观 305
一、 对「儒学」的重新构想 305
二、 作为哲学的儒学 307
三、 作为道德的儒学 317
四、 作为宗教的儒学 320
五、 儒学的现实实践 326
第十一章 论唐君毅对现代文化的省思 337
一、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的〈后序〉 337
二、 对现代文化问题的省察 343
三、 重建客观价值意识:合道德、宗教与哲学为救治之道 353
四、 辩护唐说可能引起的批评 359
第十二章 全球与本土之间的哲学探索—刘述先的哲学思想 369
一、 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369
二、 文化哲学的探索 370
三、 中国哲学的专门研究 379
四、 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 391
附录一我认识的刘述先老师及其学问 409
附录二哲学家、儒者与恩师—痛悼刘述先老师 417
附录三儒家智慧的现代表述—忆刘述先老师 421
参考书目 427
相关推荐
★本书系统梳理了从宋明理学到当代新儒家的发展脉络,内容涵盖张横渠、王阳明等大家,分析了唐君毅与牟宗三在宋明理学研究上的不同诠释路径,并探讨儒学如何应对现代文化的冲击,并参与到全球伦理对话中。
★对于希望了解宋明儒学、当代新儒学、中国哲学的读者,本书是必读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