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聪明的青少年总会受伤:帮助青少年应对高敏感带来的影响 》
- 青少年高敏感心理学指南埃里克·梅塞尔神虫综合症赛车大脑高度焦虑独处心理霸凌
- #心理学指南 #青少年心理健康 #父母教育 #畅销书作者 #新概念心理学 #实用策略
- 选题分类:心理通俗读物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 青春期教育
- 原版语种:英语(可提供图书翻译服务)
-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
- 页数:234页
- 图书定价:(不详)
- 开本:(不详)
- 原出版地:美国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不详)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已售版权
版权推荐
★如何在“精神障碍时代”养育孩子?本书对青少年心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鼓励家长和教育者们与孩子们站在统一战线,提供了对青春期挣扎和行为的深入理解,让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够更有效地支持我们的孩子。
★引入“神虫”综合症、“赛车大脑”、“高度焦虑”、“青少年的独处心理”等现代心理学适应性新概念,并已被《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等平台摘录或发表。
内容简介
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理应投入精力去了解他们!这本指南提供了改善青少年问题和人际沟通的解决方案。
◎了解青少年心理的实用指南。
畅销书作者、儿童问题领域的世界顶尖专家之一埃里克·梅塞尔博士,在这本书中分享了他对青少年面临的问题的独特探索。梅塞尔带领我们了解青少年心理这个充满挑战、常常令人困扰的领域,并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来帮助父母和聪明的青少年。
◎解决青少年问题的健康方法。
青少年育儿书籍通常将青少年视为研究或探索的“对象群体”。但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们更多地对青少年站在一起、触发同理心,同时也能理解青春期的挣扎和青少年行为。父母们将对聪明青少年的现实状况有更深的理解和新的认识。
◎在这里你会发现:
√ 青少年心理的全面分析
√ 帮助聪明青少年充分发挥潜能的策略和解决方案
√为父母和青少年打造独特的阅读体验
如果您喜欢《聪明但注意力分散的青少年》 《专注与成长》或《从分散到专注》等书籍 ,那么您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作者介绍
埃里克·梅塞尔博士是享誉国际的心理治疗师、创造力教练、作家以及批判性心理学倡导者。
梅塞尔博士被公认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创造力教练,是创造力教练行业的创始人,他不仅在国内外培训创意教练,还为创意教练协会提供核心培训,其创立的“指导内心的艺术家”专栏每月刊登在《专业艺术家》杂志上。他致力于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创造意义、抓住机会,推动人们突破自我,实现创意与潜能的最大化。
作为心理治疗师,麦瑟尔博士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曾在家庭治疗领域深耕多年。同时,他也是批判心理学运动的著名领袖,一直致力于重新思考心理健康,挑战传统观念,为《今日心理学》杂志撰写“重新心理保健”专栏博客,为《专业艺术家杂志》撰写每月专栏,还是Mad in America的定期撰稿人,通过这些平台传播其独特的心理学理念。埃里克•梅塞尔博士于2021年4月接受了《上海日报》英文版的专访。
梅塞尔博士在国际伦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学会及美国心理健康咨询师协会等组织发表主题演讲,其演讲和工作坊广受欢迎。他还在巴黎、伦敦、纽约、都柏林、布拉格、罗马等世界各地举办深度写作研习会,通过这些活动,他与律师、医生、科学家、作家、画家、商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士合作,帮助他们提升创造力、解决心理困惑、实现个人成长。
此外,梅塞尔博士通过DailyOM上的课程教授了数万名学生,并为记者们提供了数百篇文章、广播和电视采访,通过多种渠道与大众分享他的专业知识和见解,其影响力广泛且深远。
他著有50多本书籍,内容涵盖创造力、心理健康、批判心理学、写作、文化趋势等众多领域,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广受读者喜爱。其中:
《重构认知:用视觉化想象重塑思维》《你以为你抑郁就真的是抑郁吗?》《半途而废自救指南》等已在中国出版。
他关于创意生活挑战的著作包括《无畏创造》《培养内在艺术家》《创意复苏》《梵高蓝调》《掌控创意焦虑》等。
他专门为作家撰写的书籍包括《深度写作》《写作思维》《作家的生活》《作家的空间》《作家的巴黎》《作家的旧金山》。
梅塞尔博士还在批判心理学和批判精神病学领域著述颇丰,是该领域的思想领袖,并倡导心理健康范式和实践的重大转变。他在该领域的著作包括《重新思考抑郁症》(中文版《你以为你抑郁就真的是抑郁吗》)《心理健康的未来》(劳特利奇出版社)和《人道帮助》(劳特利奇出版社)。
他为精神卫生专业人士撰写的其他书籍包括《帮助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陷入困境和与众不同的孩子的父母》《针对聪明、敏感和有创造力的人的60种创新认知策略》和《帮助专制父母、兄弟姐妹和伴侣的幸存者》,这些书籍均由劳特利奇出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内心的栖息地
内在栖息地......................................16
独处..........................................19
竞逐..........................................23
第二章 欺骗
皇帝的新衣..................................30
科学..........................................34
地图并非疆域..................................37
第三章 不完美
非完美不可....................................44
卓越..........................................47
最初的困境迹象................................51
第四章 自我批评
一生的批评....................................56
走向自我控诉之路..............................59
固执的防御....................................63
第五章 悲伤
存在之悲......................................68
虚无的麻烦....................................71
灵魂的黑夜....................................75
第六章 渴望
国际波希米亚之路..............................80
理想主义......................................84
认可..........................................88
第七章 潜能
明亮的手电筒..................................94
藏在斗笠下的光芒..............................97
被迫的谦逊...................................101
第八章 威胁
霸凌.........................................106
贴标签.......................................109
聪明少年,强大成瘾...........................113
第九章 焦虑
一触即发的敏感................................120
表现.........................................124
“神虫”焦虑...................................127
第十章 个体性
个体性.......................................134
孤独.........................................137
卡蒂娅谈个体性...............................141
第十一章 疏离
完全错误的地方...............................148
夜行自由派酷儿无神论者.......................151
搜寻与救援...................................155
第十二章 连线
在线.........................................160
注意/缺陷....................................166
富有成效的执念...............................170
第十三章 关系
友谊.........................................176
性...........................................179
同伴.........................................183
第十四章 家庭
碰撞.........................................188
童年逆境经历...................................191
想象力的生与死...............................195
第十五章 处境
受抑.........................................202
内/外........................................205
变幻的风景...................................209
第十六章 学校
五种磨难.....................................214
天赋即要求...................................217
大学.........................................221
结语.............................................225
关于作者.......................................229
前言 / 序言
关于“神虫综合症/症候群”,作者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发表的相关文章《神虫综合症:为什么人们会同时感到伟大和渺小》,2021年(部分摘录)。
我们已经到达了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有趣的时刻,第一世界文化中的聪明人会被两种矛盾的感觉所困扰,首先,他是大自然所创造的最特殊的生物;其次,他根本不太特殊,只是在这里激发物质一段时间,然后又变成宇宙暗物质。
初次的感受让他膨胀起来,想要挺起胸膛,稍微打扮一下。第二次的感受让他想钻进洞里,漫不经心地做事,或者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一个生物竟然遭受如此矛盾的打击,真是不幸!
这两种双重感觉使人得出以下两个结论:尽管他可能非常聪明,但他却像一只蟑螂,被困在一个实际上不够大的大脑中,可能被困在某个学科、研究领域、文学流派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其他某个狭小的地方,被他的生物性所困,被生命的渺小所困。
我想把这种现象称为“神虫综合症”:一种普遍存在、甚至可以说是流行病般的感觉,即伟大与渺小并存,困扰着当今的许多人。
用老套的话来说,这并非某种“神经质”或“神经质”的信念。这是一种相当合理的理解:看待生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极其独特而令人心酸,另一种是毫无价值而可怜;这两种观点虽然相互冲突,但却完全真实且恰当;一个人几乎可以分分秒秒地在这两种观点之间摇摆不定,前一秒还觉得自己能够应对生活和生活的挑战,下一秒却又可悲地无能,甚至连做晚饭都懒得想。
这种合理的自尊与合理的自怜交织,或许是完全健康的自恋,对自身独特性的 执着与存在的现实发生了冲突,造就了这样一些人:前一刻充满自信,后一刻却显得无能为力;前一刻充满动力,后一刻却麻木不仁;前一刻清醒勤奋,后一刻却自我放纵、沉迷于毒品。一个人怎么可能前一刻充满活力、雄心勃勃,后一刻却有自杀的念头?他之所以会如此循环往复,正是因为“神虫综合症”。
令人吃惊的是,同一个人既能感到伟大,又能感到渺小。然而,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在看到这种景象,许多聪明人都表现出慢性悲伤、情绪波动、时而努力,时而倦怠,以及暗藏的自我安慰的恶习。这位大学教授以其理论和癖好而闻名;这位画家四处展出作品,却在家中却是个慢性囤积者;这位物理学家白天才华横溢,晚上却失眠;这位律师无可辩驳,却胖到了300磅。这就是“神虫综合症”的体现。
传统心理学认为这种紧张是一种疾病,并创造了“自大妄想症”和“自卑情结”等术语,试图捕捉这种“病态”的动态。但本质上,我们谈论的并非病态,而是一种激烈冲突的认知,一种认为自己值得拥有的认知,与一种认为自己只是过客的认知相冲突:一种认为自己重要但又认为自己不重要的认知。这是一种真实的、而非病态的认知。每个聪明人都拥有这种认知,并且不禁为这种认知感到苦恼。
过去,这种综合症确实被病态化了。用弗洛伊德的弟子阿德勒的话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由隐藏的自卑情结驱动的优越情结,或是由隐藏的优越情结驱动的自卑情结。阿德勒这样说道:“如果我们在观察到自卑情结的情况下,发现或多或少隐藏着一种优越情结,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另一方面,如果探究优越情结并研究其连续性,我们总能发现或多或少隐藏着一种自卑情结。” 阿德勒的“神虫”由两种情结组成。在自然心理学中,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令人遗憾,在存在主义意义上是荒谬的,但并非精神疾病。
……
我们是神虫。这就是我们这个物种当前实验模型的本质。
自然心理学也提出了一种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或者,即使不能摆脱困境,也是一种尽可能有效地应对的方法。如果你构建一个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的意义理念,那么你的下一个成就和下一个失望都能在你基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的个人图景中得到解释,你就能放下架子,也能从泥土中站起来。通过掌控你对意义的建构,你就能保持一个稳定的身份,一个以新的谦逊和新的力量为特征的身份。
你的大脑能够将能量与物质关系等抽象概念化;它能够创造出一串串的文字和一串串的音符,唤起强烈的情感;它能够置身于浩瀚的宇宙,见证自身的生死。它能够想象、计算、记忆,等等。它必须拥有一种独特的感觉。同时,它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局限性和转瞬即逝的本质。这种“神虫综合症”完全是自然的,也正是我们这样的生物所经历的。现在,我们必须应对它。
相关推荐
★如何在“精神障碍时代”养育孩子?本书对青少年心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鼓励家长和教育者们与孩子们站在统一战线,提供了对青春期挣扎和行为的深入理解,让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够更有效地支持我们的孩子。
★引入“神虫”综合症、“赛车大脑”、“高度焦虑”、“青少年的独处心理”等现代心理学适应性新概念,并已被《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等平台摘录或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