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灶边煮语──台湾闽客料理的对话》的封面

《 灶边煮语──台湾闽客料理的对话 》

  • 饮食文化随笔
  • 选题分类:随笔/杂文 饮食文化
  • 原版语种:中文繁体
  •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 页数:384页
  • 图书定价:650.00 新台币
  • 开本:170mm×230mm
  • 浏览次数:868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不详)
您还未登录,请 登录 后再进行操作。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锐拓可有偿为您提供本作品的中文翻译样章,费用为RMB 500 元, 金额将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您的账户余额为RMB 0 元    立即在线充值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版权推荐

  ★金鼎奖与开卷年度好书奖双料得奖作家陈淑华,费时三年田野调查、一年潜心创作的重量级饮食书写。

内容简介

  作者从料理相关的语汇,特别是烹调的动词下手,以从相关辞书或文献报告收集而来的逾百个闽客烹调动词为基础,透过深度田野访谈与亲身实作观察,记录整理这些从饮食生活中历练出来的烹调动词的使用情形,并将这些词汇重新植回生活场域,看它们如何因应不同地域风土在不同族群的巧手运作下,创造出一道道的料理,不仅喂饱人们的肚腹,也滋养人们的心灵。最后经由比较文化的视野,勾勒出台湾闽、客两大族群的饮食样貌,展现出台菜系谱的丰富多元。

  全书分成「煮食语典」与「田野随笔」两大部──
  煮食语典_依烹调方式将105个闽、客料理动词分成十三大类,每大类有其对应的一组烹调动词,除将每个字皆标注发音,说明定义,解释源由外,作者发挥人类学专长,将田野采访中众多煮食与说菜人的第一手私房菜谱,原汁原味搜罗于相应之料理动词中,并且补充作法细节与背后文化脉络。不但是可查阅的饮食辞书,更是可实际操作的经典菜谱。
  田野随笔_是作者透过他地他人的厨房纪录,再对照自家厨房经验的所见所思,分别从「说菜人身影」和「煮食与考掘」两个方向切入之饮食主题书写。无论是娓娓道来的说菜人生命故事,或是饮食文化的考掘──谈炸物「䭔」的故事、红葱头的日常与非日常、红烧鱼五柳枝的身世传奇……,篇篇情致隽永、博引旁征,是知性与滋味兼具的饮食文学飨宴,也赋予文献史料上的烹调动词「镬气十足」的具体内涵。

  ※为了让读者更能进入这场厨房庶民之声的探索之旅,特别制作「线上声音注释」,邀请专人分别以闽南语、客家语念出书中收录的料理动词及相关菜谱名,读者可一边聆听,一边与书末之文本相互参照。

作者介绍

  陈淑华

  作家,资深报导人。彰化出身。自幼生长于闽南人为主的街区,北上就学后,透过台大农业推广学系的课程才开始认识彰化以外的台湾农村。之后,借着《经典杂志》与《大地地理杂志》采访工作及博物馆等相关研究计划,前往中国大陆各处并深入台湾的田野,透过一次又一次的异文化接触,开启了对于自身闽南以外族群的探索之路。
  近年喜欢透过一些日常被忽略的事物,特别是食物,重新发现生活的可能性。2012年,因整理苗栗客籍摄影家邱德云拍摄的客庄农村生活物件照片,对闽、客之间的器物与饮食文化有过一番对比考据,这也是「灶边煮语」创作计画的原点。
  著有:《掌中天地宽》、《台湾原住民知识库》(文字部分)、《噶玛兰族》、《岛屿的餐桌──36种台湾滋味的追寻》、《彰化小食记》、《风吹日炙──邱德云的农村时光追寻》、《灶边煮语──台湾闽客料理的对话》等。

图书目录

〈自序〉一场厨房庶民之声的追寻

〈前言〉关于这些话,那些人,那些书和那个时代

第一部煮食语典

第二部田野随笔

前言 / 序言

  自序

  一场厨房庶民之声的追寻

  这个田野,有如大海,浩瀚无边。
  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甚至来到第四年,总以为就要靠岸了,但总是到达不了。常常一个词、一个动词、一道料理或者一种食材便把我困住了。
  2011年左右,一个偶然的机会,从自家的福佬餐桌进入了客家餐桌,乍见乍闻熝汤粢、熻吊菜仔、烰菜等陌生的菜色,总是充满好奇。汤粢即汤圆;吊菜仔为茄子,可以理解,至于烰菜呢?指炸物。莫非「烰」是「炸」的意思?那熝和熻呢?正是这三个我几乎不识的字,令我好奇,令我困惑:熝是热是烫;熻是焖;若它们与烰都是一种烹调手法的客家语表述,不知福佬餐桌上的料理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的用词,可以与之相对应?或许这样的料理动词可以成为认识客家菜与福佬菜异同的重要线索。如此想法,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在我心中形成。
  2015年春天,得到国家文艺基金会的经费补助,一项名为《台湾闽客料理词汇的采集与比较》的计画终于开启了我这趟至今仍停不下来的旅程。虽然这趟旅程是受那几个超出我生活经验的文字吸引而开始,但那些字眼,或者那些所谓的料理词汇,其实不分闽、客,一直以语言的型态存在我们各自的生活里,特别是鲜活在那些终日于厨房里忙进忙出的婆婆妈妈,或者镇日不畏炉火考验、穿梭油汤之间的厨师们的生活里。那些词汇,那些话语,从没被好好的倾听,常常一闪,便被埋入琐碎的生活里,化做记忆的灰烬。
  对我而言,这正是一场又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倾听之旅,甚至是记忆的挖掘之旅。从家里已经八十好几的母亲开始聊起,朋友的母亲也进场,还有因缘巧合认识的街头小食或乡间办桌业者,以及许多念念不忘妈妈或阿妈阿婆滋味的中年怀旧者……在聆听着他们讲述一道道年轻时煮过或吃过的菜,那些令他们怀念不已的菜时,背后除了起伏着他们的人生甘苦,常常还可以追溯出属于台湾土地的故事,而一些我从来没有听过的用语,也不时从一道一道今已少见或已消失的菜色回忆中浮现。
  闽、客餐桌的分野看似逐渐成形,但回忆没有尽头,且每个人的回忆都是独一无二的,菜色一道一道翻江倒海而来,即是同一个菜色因人因地亦有所差别,我的倾听总嫌不足。同时我非客家人,不懂客家语,要进入如此的田野,也总有局限;即使来到我熟悉的闽南语场域,最后.....
灶边煮语──台湾闽客料理的对话 灶边煮语──台湾闽客料理的对话
灶边煮语──台湾闽客料理的对话
选题分类
随笔/杂文 饮食文化
原版语种
中文繁体
版权推荐
  ★金鼎奖与开卷年度好书奖双料得奖作家陈淑华,费时三年田野调查、一年潜心创作的重量级饮食书写。

请输入分享的Email地址:


返回顶部
© 2024 锐拓 保留所有权利。
© 2024 RIGHT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