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中国的民族文化品牌:布依族的差异与融合 》
- 布依族民族文化品牌差异与融合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摩教文化复兴艺术表演村寨博物馆身份政治
- #民族志研究 #文化政治 #多民族融合 #双重视角 #人类学 #开创性著作 #专家推荐
- 选题分类:中国文化 民族/民俗 时事政治 中国政治
- 原版语种:英语(可提供图书翻译服务)
- 出版日期:2025年04月
- 页数:294页
- 图书定价:(不详)
- 开本:(不详)
- 原出版地:美国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不详)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推荐人
——让·米寿(Jean Michaud),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东南亚地块民族历史词典》作者
这部充满爱意且雄辩的民族志著作开创性地分析了保护与现代化之间相互矛盾的张力。罗女士以自己的部分布依族身份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塑造21世纪中国本土的困境,揭示了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生产如何同时服务于旅游营销、国家议程以及他们正在形成的自我意识。
——路易莎 (Louisa Schein),著名人类学家、罗格斯大学副教授,是中国对外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对苗族进行研究的外国学者,苗族文化研究专家,其作品《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少数的法则》已在中国出版
版权推荐
★著名汉学家和中国民族志学家,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环境与森林科学名誉教授以及大学的全球项目负责人、《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作者和《中国民族研究》系列丛书主编郝瑞(Steven Harrell)为本书作序。
★这本书是《中国民族研究》系列丛书之一。这是一次罕见而生动的刻画,它将细致的观察与批判性分析相结合,探讨了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如何在文化自豪感和经济生存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内容简介
他们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这既是出于自豪感,也是为了吸引游客来到他们的地区。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维持政府和民众对布依族作为中华文明一部分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反过来又削弱了支撑布依族旅游业的异域风情。作者将布依族的处境置于当地民族历史的框架下,记录了他们试图塑造一个与周边族群既有足够差异又不至于过分差异的品牌的努力。
作者的父亲是布依族,母亲是汉族,她从内部和外部的视角,分析了当地人如何重塑仪式信仰、艺术表演和文化地标,以引导他们内在的身份认同探索和外在的市场成功渴望。
作者介绍
余罗是一位文化人类学家,是普吉特湾大学的苏珊娜·威尔逊·巴内特当代中国研究讲座教授和人类学副教授。
其研究重点是亚洲边境地区的族群和原住民,此外还包括城乡转型、遗产和旅游、野生动物保护以及中国的全球联系。在加入普吉特湾大学之前,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也是香港城市大学的助理教授。
她的出版物发表在《现代中国》《社会人类学》《边缘:亚洲的全球研究》《社会和文化地理学》和《国际遗产研究杂志》上,她也为《中国少数民族手册》撰稿。她的作品曾被《纽约时报》提及 ,并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过去几年来,她一直参与全球合作,特别是通过“中英关键词项目(CEKP)”和“东亚和东南亚私人博物馆和遗产的崛起”等学术网络。在中国香港期间,她曾担任香港人类学会(HKAS)的执行委员会成员,该学会致力于将人类学从学术界推广到更广泛的公众。
教育经历:
2009年,北京大学 文学士
2012年,耶鲁大学 哲学硕士学位
2016年,耶鲁大学 博士学位
图书目录
- 前言 xii
- 致谢 xix
- 转录说明 xxv
- 引言 1
**第一章**
在多民族的边陲成为布依族 26
**第二章**
摩教、布依族专家与毛主席时代之后的文化复兴 55
(摩教是壮族、布依族的传统宗教)
**第三章**
女性表演者与奇观国家 89
**第四章**
村寨博物馆中展示的遗产与身份政治 128
**第五章**
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与历史村落的品牌化 157
- 结论 195
- 中文字符词汇表 205
- 注释 209
- 参考文献 229
- 索引 251
同系列作品
相关推荐




★著名汉学家和中国民族志学家,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环境与森林科学名誉教授以及大学的全球项目负责人、《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作者和《中国民族研究》系列丛书主编郝瑞(Steven Harrell)为本书作序。
★这本书是《中国民族研究》系列丛书之一。这是一次罕见而生动的刻画,它将细致的观察与批判性分析相结合,探讨了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如何在文化自豪感和经济生存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