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相对峙谎言:语言、符号与认知的人类学考察 》
- 谎言语言学符号学皮尔士符号学阿拉伯语kizb心理学人类学考察概念分析伊斯兰传统
- #学术研究 #跨学科框架 #符号学应用 #文化比较 #心理学视角 #批判性分析 #东西方话语融合
- 选题分类:基础理论 普及读物
- 原版语种:土耳其语
-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
- 页数:280页
- 图书定价:(不详)
- 开本:135mm×210mm
- 原出版地:土耳其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单色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版权推荐
★作者谢玛·古尔苏姆·恩德尔博士融汇伊斯兰神学与现代符号学,深入挖掘阿拉伯“kizb”概念,贯通东西方话语体系。
★以皮尔士符号学理论重构谎言定义机制,多角度解析谎言的文化逻辑,回应现代社会对真实与信任的关切。
内容简介
“谎言”作为一个几个世纪以来在其定义与本质上持续被讨论的现象,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具有多维度意义。在概念分析的框架下,这一概念虽经反复探讨并不断引入新视角,却仍未达成共识性的定义。
谢玛·古尔苏姆·恩德尔在本书中旨在建立语言学中关于谎言的理论与伊斯兰传统——尤其是阿拉伯语语言学中的语言-指涉理论——之间的联系。她基于学术研究,以批判性眼光与读者分享了迄今为止关于谎言的定义与讨论。最终,她借助皮尔士符号学的视角,为文献贡献了一个新的定义,为读者开启不同的思考窗口,并展示了这一定义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她重点关注阿拉伯语中表示谎言的“kizb”一词的语义多样性,并以阿拉伯语中不同的“谎言”对应词为核心展开分析。《真相对峙谎言:语言、符号与认知的人类学考察》一书首次在该领域中同时涵盖了“谎言”的语言学定义与“说谎者”的心理学描述。
作者介绍
1991年出生于锡瓦斯。她于2012年毕业于共和国大学神学院,并在马尔马拉大学神学院阿拉伯语与修辞学系完成硕士与博士学业(2014年与2022年)。2012至2022年间,她在马尔马拉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她的研究聚焦于语言学与符号学,致力于发表这些学科中的理论与伊斯兰传统——尤其是语言学科中的语言-指涉理论——之间关联的研究成果。目前,她在伊斯坦布尔文明大学阿拉伯语与修辞学系担任教员。
图书目录
引言………………………………………………………………………………13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的符号学…………………………………………17
符号学的概念框架…………………………………………………………18
皮尔士与符号理论…………………………………………………………27
存在范畴……………………………………………………………………33
第一性存在范畴……………………………………………34
第二性存在范畴…………………………………………34
第三性存在范畴……………………………………………35
符号过程及其基本要素……………………………………………………40
符号………………………………………………………………41
潜在符号……………………………………48
活跃符号………………………………………48
熟悉符号……………………………………49
完整符号………………………………………………51
质符…………………………………………………………51
规则符号…………………………………………52
单独符号…………………………………………53
像似符(图标符号)………………………………………………53
a. 广义像似符……………………………………55
b. 纯粹像似符………………………………………………56
指示符……………………………………………………………56
象征符…………………………………………………………60
项………………………………………………………………62
命题…………………………………………………………63
论证…………………………………………………………64
对象………………………………………………………………67
直接对象……………………………………………69
动态对象……………………………………………70
解释项……………………………………………………72
意向性解释项、有效性解释项与交际性解释项…………………………74
情感解释项、能量解释项与逻辑解释项…………………………………75
可能解释项、初始解释项与中间解释项…………………………………78
理性解释项与正常解释项…………………………………………………79
直接解释项、动态解释项与最终解释项…………………………………79
最终逻辑解释项……………………………81
基础……………………………………………………………83
谎言)及其概念分析………………………………………………85
谎言的词汇意义……………………………………………………………86
源于“ŞİTİM”词根的动词与名词…………………………………………87
“ŞİTİM”动词及其派生词的语义特征……………………………………88
“ŞİTİM”动词及其派生词的字面意义……………………………………88
“ŞİTİM”动词及其派生词的比喻意义……………………………………89
与谎言相关概念的分析……………………………………………………100
欺骗………………………………………………………………100
错误、失误………………………………………………………101
虚妄……………………………………………………………102
诽谤……………………………………………………………103
诬陷…………………………………………………………………104
伪善……………………………………………………………104
捏造…………………………………………………………104
欺诈……………………………………………………………105
隐瞒缺陷……………………………………………………106
搬弄是非………………………………………………………106
言语失误……………………………………………………107
暗中欺骗……………………………………………………107
言语掺假……………………………………………………107
诬蔑…………………………………………………………108
臆测………………………………………………………………108
谎言符号……………………………………………………………………109
语言内符号…………………………………………………………………110
语音符号……………………………………………………………………113
形态符号……………………………………………………………………114
句法符号……………………………………………………………………115
语义符号……………………………………………………………………117
语言外符号…………………………………………………………………119
言语行为相关符号…………………………………………………………123
谎言的概念特征与分析……………………………………………………125
谎言的传统观点及其批评…………………………………………………127
西方思想中谎言的传统观点与批评………………………………………127
伊斯兰思想中谎言的传统观点与批评……………………………………144
谎言的现代观点与批评……………………………………………………177
符号学视角下的谎言新探…………………………………………………209
谎言概念的符号学分析……………………………………………………210
与信仰相悖…………………………………………………………………214
与事实相悖…………………………………………………………………222
隐瞒真相……………………………………………………………………225
故意性………………………………………………………………………228
特定类型属性………………………………………………………………236
带有特定意图………………………………………………………………241
包含口头或行为声明………………………………………………………243
谎言定义中的确定与批评…………………………………………………244
结论…………………………………………………………………………255
参考文献……………………………………………………………………263
相关推荐




★作者谢玛·古尔苏姆·恩德尔博士融汇伊斯兰神学与现代符号学,深入挖掘阿拉伯“kizb”概念,贯通东西方话语体系。
★以皮尔士符号学理论重构谎言定义机制,多角度解析谎言的文化逻辑,回应现代社会对真实与信任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