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律师带你看校园大小事:老师和家长必知的44个霸凌防治和性平观念指南 》
- 校园欺凌网络欺凌性骚扰性别平等法律实务真实案例教师应对家长行动学校处理申诉管道
- #校园法律指南 #性平事件处理 #案例驱动写作 #教育工作者手册 #家长实用指南 #律师专业视角 #专家推荐背书
- 选题分类:法律普及读物 案情/案例
- 原版语种:中文繁体
- 出版日期:2025年07月
- 页数:304页
- 图书定价:(不详)
- 开本:170mm×230mm
- 原出版地:中国台湾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单色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推荐人
──桃园市公埔小学校长 林来利
随着自我意识觉醒,校园欺凌和性别平等成为学校最关注的两大议题。我们观察到:第一,许多师生在无意中触及这些问题;第二,不少家长和学生对欺凌定义不清,将日常摩擦无限上纲。由于对法规不了解,导致师生家长间的信任受损,这对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本书通过典型案例和清晰法律视角,提升我们的法律意识,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家长乃至学生阅读。
──高雄市立高雄高级中学校长 庄福泰
版权推荐
▍案例真实:源自真实故事,引发深度共鸣
▍建议实用:循序渐进,伴您度过每个难关
▍内容全面:从冲突到修复,全方位解析
★作者是拥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律师,长期专注于家事及校园法律领域。
★教育领域专家与实践工作者联名推荐:
《游戏化教学技术》等书作者、教学培训专家、F学院创始人 王永福(福哥)
传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吕丹琪
桃园市公埔小学校长 林来利
台北市家长协会常务监事、教育广播电台"教育好伙伴"节目主持人 胡语姗
高雄市第七届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律师 张铭峰
政治大学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教育部法规委员会委员 庄国荣
高雄市立高雄高级中学校长 庄福泰
执业律师、前屏东律师公会理事长 杨靖仪
国立竹北高级中学(阳明交大附中)专任教师 雷佳惠
内容简介
“只是开玩笑”可能构成欺凌?
在社交平台留言转发也算网络欺凌?
“只是摸头鼓励”也可能变成性骚扰?
发现不良教师,该如何举报?
老师违法处罚孩子,我该怎么做?
学校不受理我的投诉怎么办?
这些关于校园欺凌与性别平等的疑问,毛律师为您解答!
让我们从律师视角出发,走进教育现场,
结合真实案例与法律实务,剖析校园冲突的深层原因,帮助老师、家长和学校理解法律、规避风险,让孩子健康成长不再受委屈!
这不是一本法律教科书,而是一本守护孩子平安成长的指南。
每起校园冲突、每次误解的背后,既有教育工作者的良苦用心,也可能藏着孩子无声的哭泣。
作为一名律师,我愿倾听、理解并陪伴教育现场。
我目睹老师的委屈、家长的焦虑、孩子的无助、学校的为难,也看到许多遗憾源于“不了解”。
这本书不为指责谁,而是用最温暖的方式阐明法律底线,让老师重拾信心、让家长不再迷茫、让孩子远离伤害。
愿我们携手,守护每个孩子的校园时光。
────献给所有为教育付出的人,一盏法律的明灯,一份守护的力量。
作者介绍
拥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律师,长期专注于家事及校园法律领域。
凭借敏锐洞察与温柔坚持为当事人争取权益,因姓氏与对Hello Kitty的喜爱而得名。
在繁忙的法律工作之余,致力于将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希望通过分享法律知识,帮助更多人认识自身权益,共建更友善包容的社会环境。
学历:
国立清华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
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研究所
国立高雄大学政治法律学系
经历:
教育部专科以上学校校园欺凌事件审议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校园欺凌事件审议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校长事件审议会、校事会议、欺凌、教保相关人员违法事件调查人才库
高雄市、屏东县高级中等学校学生再申诉评议委员会委员
高雄市、屏东县校园性别事件调查专业人才库
高雄市、屏东县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委员
屏东县性骚扰防治委员会委员
屏东县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委员
全国律师联合会修复式司法委员会委员
全国律师联合会性骚扰防治与申诉处理委员会委员
图书目录
〈专文推荐〉
老师能有依循、家长能有方向、校园能更安全/王永福(福哥)
关心教育、孩子校园生活环境的你,不可缺少的法律专业书籍/吕丹琪
让更多孩子在祝福中平安长大/胡语姗
为下一代的教育环境尽一份心力/张铭峰
建立一个更善意安全的校园环境/庄国荣
教育界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守则/杨靖仪
理解界线,不逾矩,避免遗憾发生/雷佳惠
〈自序〉
老师守法,孩子不受伤:用温暖的法律,守护校园里的每一个人
CHAPTER 1 欺凌?还是玩笑?
1-1 同学对我恶作剧,算不算欺凌?
——欺凌行为的关键特征
1-2 只是开玩笑,也不可以吗?
——玩笑与欺凌的界线
1-3 我不跟你要好了,就是排挤吗?
——人际交友与排挤的区别
1-4留言、转发IG贴文,有这么严重吗?
——网络欺凌的常见迷思
1-5 我说的是事实,也不行吗?
——从真话演变为诽谤的关键
1-6 我又没有指名道姓,干嘛对号入座?
——不可忽视暗示性的欺凌
1-7 只是想"保护"学生,为什么反而害他被孤立?
——关系欺凌的杀伤力
1-8 体育场上的竞争,错了吗?
——运动欺凌的具体表现
1-9 我的口音不一样,为什么成了异类?
——面对文化欺凌与被标签的应对方法
1-10 老师被学生恶意羞辱,只能忍吗?
——生对师欺凌规范及法律保障
CHAPTER 2 师生之间,谁踩了谁的线?
2-1 恶师违法处罚孩子,我该怎么做?
——师对生欺凌的应对机制及申诉管道
2-2 一句善意提醒,却换来举报投诉?
——校事会议调查流程与法规
2-3 老师长时间"冷处理"学生,也可能违法?
——持续性漠视学生的风险与影响
2-4 我是在指导学生,怎么会越界?
——师生互动的法律红线与行为规范
2-5 师生恋,到底行不行?
——违反师生专业伦理的严重后果
CHAPTER 3 学校,你在搞什么?
3-1 在托管班发生的冲突事件,学校也要处理吗?
——欺凌的适用范围及场域
3-2 教育局与学校互相推诿?
——案件处理的权责划分与程序
3-3 学校不受理我的举报,怎么办?
——家长的权益申诉途径
3-4 为什么学校不相信我?
——搜集证据的关键原则
3-5 我可以要求欺凌者转学吗?
——学校的辅导策略及替代方案
3-6 不提出举报,学校就不会处理吗?
——过度调查的隐形代价
3-7 校长为了铲除异己,故意召开调查"对付"我?
——教师对调查程序规范的误解与应对之道
CHAPTER 4 性别平等不是口号
4-1 当性别刻板印象成为武器时?
——解析性欺凌的多元样态与法律界定
4-2 性欺凌不归校园欺凌管?
——正确申诉途径与处理程序
4-3 只是好意也可能越界?
——性骚扰认定标准
4-4 不良教师出没,小心!
——教师性骚扰情节严重的判断依据
4-5 当老师成为学生的目标时?
——偷拍事件下的师生权益攻防
4-6 猥亵也算性侵害?
——性别事件中的常见误解
4-7 迟到了35年的正义
——校园性平案件的追诉时效
4-8 王老师是色狼!
——性平通报义务与程序详解
CHAPTER 5 解决问题的一百种方法
5-1 你以为善意提醒,其实是4D语言?
——打造家校互信的沟通策略
5-2 想用诉讼争取权益,为何最后双方都输了?
——化解校园冲突新途径
5-3 孩子被排挤孤立,调解能解决问题吗?
——调解程序流程与适用情境
5-4 校方处理不当,找民意代表介入最有效?
——正确处理冲突纠纷的方式
5-5 没扫完厕所不能回家,这样教不对吗?
——教师合法管教界线
5-6 学校要求学生道歉,有没有违反言论自由?
——从性骚扰发言到强制道歉的法律争议与实务建议
5-7 告白被拒绝,就可以恶意攻击别人?
——公然侮辱与诽谤的法律责任
5-8 被同学嘲笑逼到崩溃,我们该如何守护他?
——及早辨识及预防言语欺凌
CHAPTER 6 陪孩子走过校园冲突:家长与老师的行动指南
6-1 你不是说只是小事吗?怎么变成欺凌?
——教师处理校园案件的挑战及与家长期待的落差
6-2 小孩早已经和好了,大人却还放不下恩怨?
——冲突落幕后,家长与教师的放手与修复之道
6-3 性平通报来了,怎么可能是我的孩子?
——家长与老师面对性平事件的沟通与协调
6-4 当孩子在校发生冲突,我们能做些什么?
——家长第一时间的心态调整与行动建议
6-5 难道要等到我的孩子被打死了,才算是欺凌吗?
——理解"偶发事件"与"欺凌"的界线与应对
6-6 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是欺凌者?
——从否认到接纳的陪伴历程与行动建议
相关推荐




▍案例真实:源自真实故事,引发深度共鸣
▍建议实用:循序渐进,伴您度过每个难关
▍内容全面:从冲突到修复,全方位解析
★作者是拥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律师,长期专注于家事及校园法律领域。
★教育领域专家与实践工作者联名推荐:
《游戏化教学技术》等书作者、教学培训专家、F学院创始人 王永福(福哥)
传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吕丹琪
桃园市公埔小学校长 林来利
台北市家长协会常务监事、教育广播电台"教育好伙伴"节目主持人 胡语姗
高雄市第七届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律师 张铭峰
政治大学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教育部法规委员会委员 庄国荣
高雄市立高雄高级中学校长 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