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也可以这样读:跳脱标准答案,跨领域的文言文素养养成 》
- 文言文文学跨领域知识连结思考生命课题写作读书法经典文章古文
- #跨领域思考 #生命课题探讨 #多角度解读 #文言文学习者 #中西文化比较 #创新阅读方法
- 选题分类:中国文化 中文/汉语
- 原版语种:中文繁体
- 出版日期:2024年07月
- 页数:244页
- 图书定价:350.00 新台币
- 开本:230mm×170mm
- 原出版地:中国台湾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不详)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版权推荐
★这是一本跳脱标准答案框架、跨领域思考的私人阅读历程。
内容简介
文学不古,文学的核心就是人,书写人所遇到的种种生命课题,古今中外都差不多。
文学不远,文学一直都在你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与你并存着。
文学不废,经由上面两个论点,你是否也可以小小认同一下——文学没那么废啦!
当老师讲完〈桃花源记〉、〈师说〉、〈赤壁赋〉后,下课十分钟,以想象搭桥,理解文章中主角人物的处境与思考其背景、做法……,拓宽知识广度,写作文时,也可以多一些言之有物的内容着墨,或许可以解救一些总在稿纸上被赐死的阿公阿嬷猫咪狗儿~~
本书从十二篇文言文/古人出发,连结十二个知识概念,抛砖引玉地「玩」一种自由思考读书法,就像蜘蛛网般展开书单、连结知识,运用专属于你自己、独特的思考将文言文展开。别再把文言文禁锢在与你无关的远古洪荒,干枯枯又苦哈哈的啃着、背着、恨着。脑袋多开几个窗洞,把它引流到与你有关的地方,在知识填鸭的土壤上洒下思考的种子。如,读〈桃花源记〉之时,除了羡慕这乌托邦的地方,进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桃花源之外,可以深究渔人的寡信通报是否会为桃花源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而这平凡渔人不思考的莽撞行为,与汉娜˙鄂兰提出的「平庸的邪恶」概念是不是有87分像?……中西串联,古今乱斗,缠织成密密的阅读网络。真的,你会发现,文言文不古、可用;不只可以带你透视生命,还可以航行世界。
作者介绍
来自高雄。
东海大学中国文学博士。
喜以文学、电影与旅游享受生活,以生活享受应答生命的意义。
于东海大学、逢甲大学、勤益科技大学、台中科技大学兼任教职。
曾开授现代文学、台湾文学、影视文学、文学与电影、中文经典阅读……等课程。
曾参与编撰大学国文教材《文学如是说》、《文学新视界》……等书。
曾获得行政院文建会「现代文学研究奖助奖学金」。
曾发表〈阅读影像——论电影《半生缘》之影像美学〉、〈岛外二二八:论二二八小说与音乐的跨海、跨界传播〉、〈从性政治突围而出——论谢雪红书写以及李昂《自传の小说》〉、〈是旅行文学,也是文学式的旅行——论与张爱玲相关的旅游书写与观光效应〉……等学术论文。
图书目录
自序
〈画菊自序〉—─拥有自己房间的女人
〈项脊轩志〉—─老房子有话要说
〈谏逐客书〉—─暴君养成指引
〈鸿门宴〉—─朕不给的,你不能抢
〈草船借箭〉—─有关文学、历史与政治的三角习题
〈桃花源记〉—─渔人平庸的邪恶
〈赤壁赋〉—─别再EMO了,长生不老的时代来临了
〈师说〉—─注释要背,大学问更不可废
〈大同与小康〉—─大同与小康俱往矣,元宇宙强势降临
〈一斛珠〉—─怪美的,神丑的!
〈刘姥姥进大观园〉—─姥姥,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劳山道士〉—─哥说的不是法术,是态度
古文原曲
古文与当代书籍连结对照表
前言 / 序言
好些年来,高中端国文教材的「文白比例」争议,一直到大学端「国文课应废必修,改为选修」的问题,就像被设定好的闹铃,隔段日子便铃声大作、嚷嚷辩辩一番。主张降低文言文比例与废除必修者,其中一个理由是:「现代社会早已用不上文言文,花费那么多时间学它干嘛?」、「国文占据太多修课时数、必修资源」。有时,战场甚至扩大为整个「文学」,文学无用?有用?依旧是众声喧哗。
在这些古文无用、国文该废的声浪中,出身中文系的我很是尴尬。好像我花费了大把光阴,去学了一门于世无用的科目;身为国文老师,简直要感到抱歉,仿佛我在讲台的卖力演出,终归只是浪费学生的宝贵青春。
面对国文这些大哉问,即便个人有万分肯定的定见与立场,也不可能说服所有人为本题定案;只怕再怎么大声疾呼:「文学有大美大用」、「好文不分文、白」,也被视为是闭锁于同温层的抱团取暖。
然而,无妨,这不就是思想自由的可贵与可爱吗?
那么,姑且搁置争议,就只谈这本小书吧!
几年前,为南一书局高中国文教科书的备课用书,写作了几篇「超越观点」文章,该单元的设计是在文本解读之外,延伸出超越文本的多元思考,既可作为教师的授课补充,也可以是派给学生的讨论作业。既然是「课后」补充、「多元」思考,不以提供标准答案为写作目的,自然就海阔天空、恣纵想象了。就这样,搜索着连结脉络,写着写着,越发觉着趣味。想说这种似随意又刻意的跨领域连结,也许能让阅读多点乐趣;如果能够再带出点因人而异的、些许的实用性就更好了。因而重新调整架构,以说书的方式扩大编写。
这本从高中教材选文出发的跨领域多元思考读本,想要带给读者/你什么?
几座跨界连结的桥梁
这本小书不是针对文言文做形音义的解读,因此,无法增进读者对文言文的识读能力。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是想尝试搭几座桥、衔接几个端点:
1.语文能力与思考批判的衔接
国高中国文强调,以文章的精深解读建立国语文能力,涵养文学与文化素质。由于考试导向,需要详解补充的语文文化知识太多了,塞爆青少年的小脑袋。本书偏向思考批判与社会参与,以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观点、醒醒脑。如读〈桃花源记〉时,除了羡慕这乌托邦的存在,进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桃花源之外,可以深究渔人的寡信通报,是否会为桃花源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而这平凡渔人不思考的行为,与汉娜˙鄂兰所提出的「平庸的邪恶」概念,是不是有八十七分像?读〈草船借箭〉对比到三国正史改编故事时,会不会扩大联想到历史书写的客观性问题?并思考历史写作涉及哪些因人而异的变项?
2.华文文学与世界的衔接
本书不只是国文篇章的延伸阅读,更是跨时代、跨国、跨领域等,乱七八糟跨的胡思乱想、思考延伸、知识连结。如从〈项脊轩志〉的书房故事连结空间理论、再飞越到位于荷兰的安妮的密室,认识犹太那一段痛史。从远古的〈大同与小康〉一举跨越到未来世界,了解未来世界的可能走向,先驱者或许可以在元宇宙抢占先机。从张李德合「琳琅山阁主人」的称号,及其〈画菊自序〉一文,连结到英国作家维吉尼亚˙吴尔芙,深化性别议题,读一读女权经典《自己的房间》,看看西方的女性,是否也受缚于性别不平等的框架。
3.文学与生命的衔接
不论古今中外,写作者是人,文学所处理的也总是人世。扣除时代与体制的差异外,人的成长经历总有共通性,人性更有普同之处。如读〈鸿门宴〉时,从两位王者的表现,理解争战致胜的要素。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代心理咨商则教你从「冰山理论」分析两人心识底层,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朋友与对手,成为沟通与谈判能手。再如,你是否有过「人生好难、不想努力了」的念头?那就先看看陶渊明,他会告诉你躺平所要付出的代价。积极一点的话,还可以从刘姥姥的经历跨越到商业领域,现在就开始学理财,往致富的道路走。可以说,文学,诉说了「人」的所有,所有生命的难题都可以在文学里找到答案。
这么漫游串联的目标是什么?让阅读变得好玩、让思考广揽深掘、让书本知识活化成处世的智慧。思考的开展、知识的连结、应世的智慧,便是这几座桥梁所尝试达成的。
走过上面几座桥之后,希望你可以发现:
文学不古,文学的核心议题就是人,书写人所遇到的种种生命课题,古今中外都差不多。
文学不远,文学一直都在你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与你并存着。
文学不废,经由上面两个论点,你是否也可以小小认同一下——文学没那么废啦!
当老师讲完〈桃花源记〉、〈师说〉、〈赤壁赋〉之后,在课程间下课的十分钟,以想象搭桥,理解人的处境与思考生命的议题;更更更重要的,从古人、古文开展到华文世界之外,拓宽知识广度,写作文时,便可以多一些言之有物的内容可以谈,或许可以解救一些总在稿纸上被赐死的阿公、阿嬷、猫咪、狗儿。
自由思考,缠织知识网络
这本小书其实呈现的是自由想象的文学阅读历程,带点私密性质。
写作尚未完成,国文闹铃又响了,又有议题炸锅了——是否该「一字不漏背注释」开战了。往日文坛曾经发生多场文学论战,讨论的是文学该怎么写?该为谁而写?甚或台湾文学的定位等等。而今日古文注释这个话题,战的则是该怎么学古文?该怎么考古文?最终牵涉到该怎么批改注释?
支持方认为,一字不漏背注释是要求绝对的准确,不容意义雷同的替换词语,以精准的理解、建构坚固的古文基础;就考试的需求来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批阅上绝对公平之外,也免除了争论的空间。
也许我们做个切割/提醒——形音义需要标准答案,文学阅读以及思考则另当别论。
当代作家劳伦斯.卜洛克曾说:「小说有八百万种写法。」同理,一篇文章也应该有八百万种读法、引起八百万种思绪。也就是说,阅读以及思考,有其普世共鸣之处,也有私人感触的独特性。文本是独立的,思想是自由的。让我泫然落泪的故事,也许在你看来无聊至极;引发我深思生命的文章,也许你觉得肤浅幼稚。如同朱自清的〈背影〉,有人因为那黑布马褂、蹒跚攀爬月台的背影而感觉父爱;也有人终究只记得那袋朱红黄澄的橘子。更有甚者,北宋词人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缠绵情愁,王国维可以引来诠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过程中,全力拚搏、无悔无怨的阶段。相思情愁与事业拚搏,有点反差萌呢!
本书便是一本跳脱标准答案框架、跨领域思考的私人阅读历程。
从十二篇古文/古人出发,连结十二个知识概念,抛砖引玉地「玩」一种自由思考读书法。就像蜘蛛网般,展开书单、连结知识,运用专属于你自己、独特的思考将古文开展。别再将古文禁锢在与你无关的远古洪荒,干枯枯又苦哈哈的啃着、背着、恨着。脑袋多开几个窗洞,把它引流到与你有关的地方,在知识填鸭的土壤上洒下思考的种子,中西串联、古今乱斗,缠织成密密的阅读网络。真的,你会发现——古文不古,古文可用。不只可以带你透视生命,还可以航行世界。
相关推荐
★这是一本跳脱标准答案框架、跨领域思考的私人阅读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