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我们的孩子在呼救:一个儿少精神科医师,与伤痕累累的孩子们》的封面

《 我们的孩子在呼救:一个儿少精神科医师,与伤痕累累的孩子们 》

您还未登录,请 登录 后再进行操作。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锐拓可有偿为您提供本作品的中文翻译样章,费用为RMB 500 元, 金额将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您的账户余额为RMB 0 元    立即在线充值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已售版权

中国大陆(中文简体)

版权推荐

  ★9/28 重磅上市!出版第一天,强踞博客来排行榜第1名!出版第二天,博客来排行榜第11名!

内容简介

  「我都有在关心,这孩子什么都不说啊!」
  其实孩子什么都说了,
  透过笑或不笑、哭或不哭,沉默、愤怒或自伤……

  ▌在孩子的失序、难解背后,是那颗很想被看见、被好好爱着的心。▌

  ‧「没有人看见一个少年正在被强暴。」──一直说头痛而拒学的少年,以自己的血,写下秘密日记。
  ‧「这样他就会死掉了!」──四岁女童拿玩具刀疯狂剁碎黏土人。她被娃娃车司机性侵了。
  ‧「有时候我真的好讨厌自己。」──少女纤细手臂上的自残伤痕,就像妈妈的情人一样数不清。
  ‧「如果我马上送她去医院,说不定她就不会死了。」──最好的朋友骤逝,女孩一滴眼泪都没有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两年来从未开口的少女,最后写下了这句话。

  ◆◆◆

  任何表面状况都不仅是表面。最需要去听见的,往往是没有说出口的。

  身为儿少精神专科医师,谢依婷深知对于身心尚在发展、寻找自我定位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大人眼中「没什么」的小事,却可能造成令他们窒息的压力和影响。大人不解的情绪起落、行为变化,事实上,正是孩子在释放线索,用力呼救:「请你多注意我!请你真的了解我!」

  谢医师温柔同理,带我们一同牵着孩子,和他们站在一起,看入受创的心,理解伤的源头,因为当孩子被理解、被接纳了,他们也更能有力量,好好长大。

  孩子真正渴望的,往往说不出口。那么,我们就先对他们说吧:

  {孩子别怕,我会陪着你,我会接住你。
  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都爱你不变。}

本书特色

  ◎谢依婷医师:「衷心期盼每个家庭都能够平安,都能够尽早找到相处、相爱的方式,别总是需要病痛和死亡来提醒,要去理解与珍惜,彼此能够相处的每一天。」

  ◎你可能以为:「还是个孩子而已,会有什么压力。」「孩子只是多愁善感,在无病呻吟。」「什么都不谈,孩子就什么都不知道。」「孩子是故意特立独行,孩子气的反抗。」「我的孩子,当然我最了解。」……

  →千万别轻忽了。孩子的心里其实很吵,可是说不出口。

  ◎特别收录【家长的回馈】:孩子成长的燃料,来自我们的肯定。

作者介绍

  谢依婷医师(成大医院精神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医师)

  「人与人相遇是一种机缘巧合,能够倾听和帮助孩子,是身为儿心科医师的使命和幸运,虽然不一定能帮上每一个孩子,但总是要尽力去做。」
  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行为医学研究所进修中。
  曾任高雄长庚纪念医院精神科系住院医师、总医师,儿童心智科代训医师。亦曾担任心智障碍者精神医疗服务品质改善计划云嘉南区执行医师,现为成大医院精神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医师。
  儿少精神科也称为儿童心智科,主要是看十八岁以下的对象,这个领域的专科医师在全台湾只有两百多位。
  儿心科医师在看诊时,必须扮演多重角色,懂得许多不同面相的事物,比如:与两岁小小孩牙牙学语地对话,和忧郁高中少女聊偶像,与过动国中少年讨论手游,而面对拒学的国中少女,谈的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使用病人的语言,才有办法与病人沟通。
  硕士论文还没写完,先出了这本书。
  私心希望自己是业余医师;旅行、写作、运动、和潜意识工作以及好好生活,可以是主业。

  (本书所举之诊间故事皆经改写,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图书目录

【推荐序】这个阳光的孩子,拿毛巾想要勒死自己……文◎沉雅琪009
【家长的回馈】孩子的燃料,来自我们的肯定013

「没有人看见一个少年正在被强暴。」 026
──他头痛,他沉默,他以自己的血写秘密日记

「这样他就会死掉了!」 036
──四岁女孩拿玩具刀,疯狂地把黏土人切割成碎块

「好想从这世界上消失。」 046
──少女画出美丽的玫瑰,飘落的不是花瓣,而是鲜血

「我好怕自己做出傻事,会伤害身边的人……」 056
──文静乖巧的女孩反锁房门,一口气吞了五十几颗药

「我就是不知道要怎么不乱想……」 065
──高二孩子自己来看诊,因为担心爸爸,又不想让爸爸担心

「妈妈……好像只爱一部分的我?」 075
──妈妈假装不知道她恋上同性……那种沉默,却令她窒息

「如果我马上送她去医院,说不定她就不会死了。」 085
──最好的朋友死了,少女一滴眼泪都没有掉

「其实我也知道不该妨碍爸爸追求幸福……」 095
──留着俏丽马尾的少女,因为拔毛症,把自己拔到快秃头

「有时候我真的好讨厌自己。」 103
──她细数着妈妈的男朋友们,飞扬的手上是密密麻麻的割腕伤口

「我觉得一切都好假……」 112
──他对着妈妈失控暴吼,在发现爸爸外遇之后

「算了,我自己和自己玩也可以很开心。」 124
──一讲到朋友,孩子脸上的光芒黯去,头低了下来

「医生阿姨,我真的好想我阿嬷……」 132
──一直是和阿嬷来的活泼男孩,失联了一年再出现,变得面无表情

「有时候我都觉得根本就是我来看诊……」 141
──妈妈陪孩子来看诊,越讲,越心酸得哭了

「医生,有没有办法让我更专心?」 152
──少年穿着全身迷彩、戴头盔、背刺刀,坐在书桌前面念书

「我哪有乱讲话,书上明明就是这样写。」 161
──他迷上了医疗知识,就从知道妈妈患了癌症开始

「我再也不要踏进校门一步。」 169
──听见一群同学在背后讲她坏话,她直接走向前,把奶茶泼在同学脸上

「我在家也可以有志于学啊。」 178
──少女从小就是班上的边缘人,只有唯一感兴趣的古文是好朋友

「妈妈,为什么你眼睛流出液体?」 185
──他卡在不会写的题目,卡到哭了,就是没办法不按照顺序,跳过不理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194
──两年来没有对我说过一个字的女孩,写下了她满满的悲伤与无助

「我的孩子不可能是自闭症!」 202
──幼儿园的毕业舞台剧,老师排除万难让孩子上台,演一棵苹果树

「我从小数学就用背的。」 211
──直到上了大学,她才发现自己念数学的方法好像和别人不一样

「有人陪我玩,我好开心。」 222
──这个五岁男孩,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被大人好好注意过

「是不是我太常打他,这孩子才变这样?」 229
──教室里,他坐在孤零零的垃圾桶旁边,其他同学都离他特别远

「我希望变得更聪明,以后赚大钱,盖一间大房子。」 239
──作业缺交、冲突受伤……几乎每两、三天,他的联络簿上就会有红字

「我自己是老师,结果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 248
──两岁多女儿的自闭症状,让妈妈挫折自责,怎想到那竟是一种罕见病

「我太自私了,只顾自己难过,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256
──妈妈过世后,爸爸也缩入自己的世界,孩子变得更暴躁易怒、更不安

【后记】这是我的儿心诊间素描本266

前言 / 序言

  推荐序

  这个阳光的孩子,拿毛巾想要勒死自己……
  沉雅琪(老师&特殊生家长)

  很多很多年前,班上有个小女生,每天进教室就会开心地大声跟我打招呼。有一天她进教室时,打招呼的感觉很无力,脸上的表情也怪怪的,让我觉得奇怪。找她来谈话,才发现白皙漂亮的脸上、脖子上,布满了哭斑。

  我知道那是前一天晚上大哭过后,脸上微血管破裂造成的。问了好久,她才说出为什么大哭。她说因为看电视看太晚了被爸爸责骂,哭了很久,所以拿毛巾勒自己的脖子,想要自杀。

  我吓一大跳:为什么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就想自杀?

  赶紧通报学校,进行紧急心理咨商,才发现这孩子的妈妈有精神病,每天晚上会哭闹,爸爸会陪伴在侧安抚,但是常常无效。担忧妈妈会伤害自己、害怕邻居会听到妈妈哭喊的声音,孩子只能用电视上的声音来压抑自己的恐惧。结果爸爸安抚完妈妈后,把气出在孩子身上,「为什么这么晚还在看电视?」孩子觉得委屈,不想再承受妈妈生病的压力,才想结束生命。

  我们紧急通报社工去探访,希望能让妈妈去就医,但是爸爸不同意,拒绝所有的协助进入家里,也拒绝妈妈就医。爸爸只能在家里看着妈妈,不能上班,也让家里的经济陷入困境。

  这安静无声的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真的不是每天阳光灿烂的那一声早安可以看得出来的。直到情绪满溢,想要结束生命时,我才知道她需要帮助。

  如果那一天,我没有听出她打招呼的声音不一样,我没有从成堆的作业里抬头,看见她脸上细小的哭斑,会不会就这样错过她求救的讯息?

  「每个自我伤害的行为背后,可能都有一颗很想被看见、被好好爱着的心。」

  辅导老师替她安排了长达两年的心理咨商、小团辅,让这孩子没有再自杀过,外表看起来也很开朗。但是孩子上国中后,没有持续接受治疗。上高中时,我遇到她,她说拿了身心障碍手册,定期在看精神科医师。

  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完美的结局,就像《我们的孩子在呼救》这本书中,每一个令人心疼的故事。每个故事的主角,不管是受到长期的恶意对待、环境的影响或是受到重大的刺激,深陷在情绪的困扰之中,如果能及时发现,给予协助,或许就能避免伤害的加深、加重。

  当孩子无力解决心中的混乱时,最常见的就是外显的暴躁行为、伤人或自伤行为。这时候,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备孩子的行为,就会忽略他们求救的讯息,而错失了接住他们最好的时机。

  忧郁症、精神病不像是感冒,吃了药就能好,也不像是童话故事总会有一个完美、幸福的结果,而是不断地去调整、接受和适应,让生活能尽可能地回到轨道上,能好好活着,看见悲伤以外的事物。

  在孩子陷入情绪的困境时,家人是第一道防线,如果能够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了解孩子的困难,陪伴他找到专业的治疗师、医师,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就像身处在浓雾的迷宫中,有人拨开迷蒙,让我看见前方的路,或许我就能够鼓起勇气,往前踏去。

家长的回馈

孩子的燃料,来自我们的肯定

  我就像许多特殊儿的家长一样,曾经茫然。

  我们一直被告知孩子有问题,却没人有办法可以彻底解决。

  是的,这样的孩子,麻烦事总是一件接一件。在刚要松口气的当下,下一个事件却又悄悄地浮出台面……所幸这样的压力,在遇到适合的医疗团队后,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从孩子小时候,我就不介意带孩子上医院看儿心科。儿心科就像孩子的充电站。

  在就诊的过程中,我发现儿心科的医师真的好会同理这群一直被误解的孩子。

  孩子在诊间可以尽情扭动,不会有人老要他乖乖坐好;在会谈的过程中,孩子一直被鼓励,可以加满油,再自信地走出诊间。连我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化解了与孩子的对立和误解,得到了疗愈。

  甚至到后来,陪孩子看诊的我,总会很认真地听医师与孩子的对话,因为在这样的互动里,可是蕴藏着许多教养与陪伴孩子的技巧。

  孩子在沮丧时,曾跟我说:他以后不要生小孩,他不想要有个孩子像他一样受苦……

  但我想说的是:我很感谢有这个孩子,我才有机会了解这群特殊的孩子。也许这个学习会是一辈子,但又何妨!

阿浩的妈妈

  孩子上幼儿园时的状况不少,当时,我们就怀疑过孩子是亚斯加过动型。

  直到上小一后,发现孩子只对某些科目有极大兴趣,没兴趣的科目就不愿投入。对于事情的流程、步骤有一定的顺序,无法接受任何弹性,不然就会大发雷霆。身为家长的我,几乎天天到学校找老师沟通。那时我心想:如果连身为妈妈的我都不能替孩子找到原因、解决问题,这个孩子只会更孤单,更认为没人了解他。

  我找上了谢依婷医师。谢医师在听完孩子的情况及做完心智评估后,告诉我,孩子具有亚斯特质。其实,我早在心里默默知道孩子的特质,看医生只是要一个确定的答案。

  亚斯孩子不特别,只是需要了解。和他们相处,处处是惊喜。

  谢谢谢医师出版这本书,让人们不会刻板地认为亚斯人极聪明,但难相处。在生活中,他们是很可爱的一群人。

贤贤的妈妈

  记得子宁刚出生时,为了帮她取个好名字,与老婆拿了子宁的生辰八字,找算命仙仔欲好好卜卦一翻,谁知「仙仔」语出惊人地道出,「这小女娃儿与老爸较有缘喔!」老婆语带醋意地望我说:「上辈子的情人来找你啰!」

  但当老婆产下第二个孩子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撕碎了我和子宁的心。

  在失去爱妻的三千多个日子里,非常感谢上苍巧妙的安排,让我上辈子的情人待在我身边。这位「情人」与我共同照顾了爱妻留下的小男娃(当时六个月大,姊弟相差六岁),也因为有子宁像个小妈妈似的照料及教导,让这个小男娃更加成长、茁壮。

  但也许是我自己的私心或无心,在某个时期,忽略了子宁心里的感受,导致她行为的异样:自残。也因为这样,与儿心诊间的谢医师结下了善缘。

  「儿心诊间」──想像中,多么令人畏惧而却步。从前年少轻狂的我,未想过有朝一日,会踏入此诊间。

  如今回想起来,反而有种小确幸的感觉。非常感谢成大医院谢医师的医疗团队协助,藉由专业的医师,让我「上辈子的情人」在毫无压力下,将憋在内心的话,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得以舒缓。而经由谢医师有系统地汇整、分析及建议,我开始懂得放下自己的身段及私心,与孩子站在同样的高度去看世界。渐渐地,我发觉与孩子更容易沟通,也更察觉到孩子与我有很多梦想可以一起追逐。我和「情人」相约,将一起追梦、筑梦,并圆梦。

  多年之后,当子宁步入红毯的那一刻,若牧师问我,是否愿意将「上辈子的情人」交给(现今我尚不认识的)这个男人,我想,我会很不舍地反问牧师,「我可以说『不愿意』吗?」

爵梦凡(子宁的爸爸)

  弟弟一岁九个月时,周五下午的门诊──因孩子无口语与眼神接触,医师建议尽快进行早疗。当时,我断然拒绝相关书籍的推荐、迟缓补助与手册申请,觉得看了、申请了,就承认我儿是了。直到夜深人静,才上网查资料,而结束后,总要清除搜寻资料才安心。

  在早疗复健的长路上,我们期待与等待弟弟的进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点滴在心头。

  这条路上,家人给予弟弟全力的支持,孩子也有幸得到专业医疗团队的帮助。感谢医师、语言、职能、物理、心理治疗师们、社工与早疗的专业,让他跨出了一大步。

  从幼儿园到小学,弟弟更拥有老师们的关爱、教育与陪伴。我们除了喜悦与感恩,更庆幸孩子有福气。

  再多的文字,都说不完父母的感谢。疗育是条不简单的漫漫长路,而专业团队的鼓励与帮助,绝对是让我们全家继续往前走的能量与动力。

蓝翼的妈妈

后记

这是我的儿心诊间素描本

  记得二○一九年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年会前,我和两位编辑大人约在会场对面的简餐店,讨论著这本书想要写些什么。

  那是夏天,正中午的阳光炙热。我知道对面的会场里,有许多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前辈和同事们,都是可爱的人。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专科医师(俗称儿心医师)全台仅有两百多人。我们必须在成为精神科专科医师后,再花一整年的时间受训,内容是儿童青少年各种情绪行为问题、心理健康、精神医学。简单说,就是整天都跟这群孩子们混在一起。

  通常在精神科专科医师训练的第三年,住院医师会到儿心科受训至少三个月。当时我的生活,一下子从成人精神科奇幻费解的言谈中,转换到儿心科发展迟缓孩子牙牙学语的模样,心情像洗三温暖一样。

  有次在门诊,一个没有口语(还不会说话)的自闭症孩子从妈妈的大腿滑下来,挨到我身旁,轻轻地用头撞了我的腰一下。我傻眼,孩子的妈妈笑着对我说:「这是他喜欢你的表示呢。」要结束看诊时,孩子竟然真的过来跟我讨抱抱。

  他们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孩子对你毫无保留的笑容,比什么都疗愈。于是,我在考上精神科专科医师之后,便选了儿心次专科受训,希望可以让自己未来在面对这个年龄层的小病人时,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帮助他们。

  如今成为儿心科医师数年后,我依然会在看到孩子时不自觉地微笑,有时长长一个门诊看完后,才发现嘴角竟然微笑到很酸。

  由于人数稀少(我常开玩笑地说,全台的儿心医师比台湾黑熊还少),很多人不清楚儿心医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甚至连有这个专科门诊都不知道。

  这种现象,大概也跟儿心医师这群人的个性有关。因为长期与孩子们相处,这群人的个性大抵都是有点天真可爱、有童心、不喜张扬争辩、温文低调,像夜空里默默挂着的月亮,守护着这群夜路上的孩子。

  在这个需要行销自己、各方抢夺资源和发语权的年代,儿心医师们这种个性便不免有些吃亏。默默做了很多,但很少有人知道儿心科医师究竟在做些什么。

  所以我写了这本书,希望这可以像一张儿心科医师的名片,用大家都容易有共鸣的故事,一窥儿心科诊间日常都在发生些什么。

  我也希望大家知道,比我耐心专业、和蔼可亲的儿心科医师比比皆是,这些令人动容的故事,每天都在全台各地的儿心科诊间发生着,我只是刚好有一个机会、一枝笔,把它们素描下来而已。

  我有许多可敬的前辈,有的为了推动迟缓孩子的早期疗育奔走,有的为了心智障碍大孩子的心理健康努力,有的为了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去污名化而募款、组协会,有的埋首做科学研究,想找出更新、更好的治疗模式。也有温柔的同事,当对光敏感的自闭症患者进诊间看诊时,会为患者关上一盏灯。

  然而,即使大家默默做了这么多,但我们医师很少以通俗的语言,来温柔地与社会大众沟通。

  七年的医学系生涯(现在已改成六年),再加上动辄四、五年的专科医师养成训练,医师读过的知识和书本堆叠成一座高塔。我们站在塔顶,看见更高、更远的风景,却也拉开了我们与大众的距离。医师不够接地气,于是很难把我们想要用所学帮助病人的心意,传递到病人或家属的心里。再加上大众对精神科长期的误解和偏见,更让我们与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家长之间,距离越来越远。

  教养专业的书已经很多,这本书想传达的不是那些。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让大众更了解儿心科医师的诊间日常,可以对我们感觉更加亲切,在真的需要帮助时,脚步不至于犹豫太久。

  感谢走过、路过、陪伴过我生命的人们,是你们和我一起成就了这本书。

  特别感谢每位把人生带来诊间与我分享的、大大小小的你们,身为一位儿心科和精神科医师,最辛苦、但也最幸运的就是有听不完的故事。希望我的纪录和记得,对你们来说,也可以是一份礼物。
我们的孩子在呼救:一个儿少精神科医师,与伤痕累累的孩子们 我们的孩子在呼救:一个儿少精神科医师,与伤痕累累的孩子们
我们的孩子在呼救:一个儿少精神科医师,与伤痕累累的孩子们
选题分类
心理通俗读物 心理咨询辅导 心理健康 其他
原版语种
中文繁体
版权推荐
  ★9/28 重磅上市!出版第一天,强踞博客来排行榜第1名!出版第二天,博客来排行榜第11名!

请输入分享的Email地址:


返回顶部
© 2024 锐拓 保留所有权利。
© 2024 RIGHT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