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人士的碎片时间黄金法则 》
- 碎片时间时间管理高效能人士零碎时间任务切换转换成本预期性焦虑蔡格尼克效应脑科学可持续方法
- #实用指南 #脑科学应用 #可持续管理 #咨询顾问经验 #商务人士 #时间利用策略
- 选题分类:自我经营 时间管理
- 原版语种:日语(可提供图书翻译服务)
- 出版日期:2025年10月
- 页数:(不详)
- 图书定价:(不详)
- 开本:(不详)
- 原出版地:日本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不详)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内容简介
◎ 那些被轻易浪费的零碎时间,累计竟可达一万小时!
会议突然提前一小时开始;任务完成时间比预期提早15分钟;提前20分钟抵达商务会谈地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这些"不上不下的碎片时间"。你是否经常因无法有效利用这些时间而感到焦虑?
犹豫要做什么时,一小时已悄然流逝。决心要处理重要任务,最终却只回复了邮件。本想只看5分钟手机,却沉迷社交媒体20分钟。
事实上,我们每天潜藏着大量碎片时间——从5分钟、10分钟的零碎片刻,到30分钟、1小时的完整时段。这些时间累计起来,日均可达1小时。切勿小看这"区区1小时":按每月20个工作日计算,一年就能积累240小时(相当于10个完整工作日)。若从大学毕业工作至退休,这些碎片时间总和竟可达一万小时——这正好是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所需的时间。
● 无法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实属正常
人类大脑本就不擅长处理碎片时间:
需要承担任务切换的"转换成本"
对未知事项产生"预期性焦虑"
被未完成事项分散注意力的"蔡格尼克效应"
这些都不是懒惰所致,而是大脑的自然特性。
● 所有碎片时间不外乎4种模式
本书将碎片时间归纳为四大类型,并分别提供优化方案:
① 突发型×易集中时段
② 突发型×难集中时段
③ 可预测型×易集中时段
④ 可预测型×难集中时段
本书并非鼓吹"分秒必争"的硬核时间管理,而是旨在消除"未能有效利用时间"的愧疚感,提供现实可行的可持续方法。作者曾供职于高强度咨询公司,现任商学院课程开发顾问,年均阅读300+经管书籍。书中融合其亲身实践与20余项学术研究,参考时间管理专著与战略理论,构建出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方法论体系。
【本书特色】
→ 基于脑科学设计的时间利用方案
→ 四大碎片时间分类使用指南
→ 拒绝 guilt trip 的可持续管理法
→ 咨询顾问亲测有效的实战策略
作者介绍
1992年出生,佐贺县人,现居福冈。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院毕业,格洛比斯经营大学院MBA。2016年作为应届生入职普华永道咨询公司,曾参与大型企业业务流程改革、销售与市场营销强化支持、系统导入等项目管理工作。2019年加入格洛比斯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以业务改革与数据管理为核心的数字转型项目。现任逻辑思维课程开发与讲师,同时兼任Shikumu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为多元客户提供市场营销、数据活用及业务流程优化咨询服务。其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以分享高效工作法与好书推荐备受关注,著有《作为投资的阅读》。
相关推荐
◎ 那些被轻易浪费的零碎时间,累计竟可达一万小时!
会议突然提前一小时开始;任务完成时间比预期提早15分钟;提前20分钟抵达商务会谈地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这些"不上不下的碎片时间"。你是否经常因无法有效利用这些时间而感到焦虑?
犹豫要做什么时,一小时已悄然流逝。决心要处理重要任务,最终却只回复了邮件。本想只看5分钟手机,却沉迷社交媒体20分钟。
事实上,我们每天潜藏着大量碎片时间——从5分钟、10分钟的零碎片刻,到30分钟、1小时的完整时段。这些时间累计起来,日均可达1小时。切勿小看这"区区1小时":按每月20个工作日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