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注意力管理:如何在数字混沌时代找到焦点 》
- 注意力管理数字时代信息过载社交媒体深度工作时间管理拖延症专注力数字干扰个人管理系统
- #实用指南 #数字混沌时代 #逻辑框架 #自我提升 #时代痛点 #完整解决方案 #行动导向
- 选题分类:自我经营 效率/能力 工作与生活 生活方式
- 原版语种:俄语(可提供图书翻译服务)
- 出版日期:
- 页数:288页
- 图书定价:(不详)
- 开本:138mm×212mm
- 原出版地:俄罗斯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不详)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版权推荐
★一套完整的夺回注意力控制权的解决方案!从原理到习惯,构建完整管理框架,内容结构科学,遵循“原理剖析-识别干扰-专注训练-系统整合”的逻辑。
★非空洞理论,而是即学即用的行动指南,不仅治标更注重治本,实践性极强!引导读者从理解自身开始,逐步掌握时间管理、深度工作等技巧,最终将注意力管理固化为可持续的良好习惯。
★本书适合所有感到注意力难以集中、希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数字设备依赖并提升个人专注度的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的核心内容围绕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展开:
原理剖析:理解注意力为何失控。本书首先以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注意力的科学工作原理,剖析了在数字时代它为何如此容易分散,帮助读者从根源上认清信息过载与数字干扰的运作机制。
识别干扰源:内外兼修的管理策略。作者引导读者系统性地识别并消除主要的“注意力消耗源”。这既包括应对外部干扰(如智能手机、电子邮件、社交媒体通知)的具体策略,也涵盖克服内部障碍(如拖延症、缺乏动力、焦虑)的有效方法。
专注力训练:掌握深度工作的技巧。书中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案例和行之有效的技巧,专门用于训练和提升深度专注的能力。读者将学会如何避免低效的多任务处理,并掌握专注于关键任务的核心技术。
系统整合:将注意力管理融入生活。本书将注意力管理与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相结合,指导读者建立一套有效的个人管理系统。通过规划“免打扰时段”、优化工作空间等实用步骤,将专注力稳固地集中在个人目标上,从而减少对数字设备的依赖,重获对生活的主控权。
这本书并非深奥的学术论著,而是一本注重实践、易于上手的行动指南,旨在帮助读者重新夺回对自身注意力的控制权,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它探讨了数字技术(社交媒体、通知、信息过载)如何侵蚀我们的专注力,并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和技巧来重新掌控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中的专注度。主题涉及时间管理、克服拖延症、培养深度工作习惯等。
作者介绍
1979年生于圣彼得堡,作家、哲学家。2006年起在个人日记回答“孩子为什么不听劝”“人为何相互欺骗”等日常难题,2008年将日记整理成首本电子书《答案》。同年随母姓,以“科罗尔”为笔名发表作品。2018年推出第一部纸质畅销书《走廊》,提出“社会不是阶层而是频率”理论,同年的《悖论》与2021年的《悖论2.0》用独立短篇记录生活里无法解释的“巧合”。2022年新作《非爱》两卷本在开售前即被预售一空,书中把“罪恶与美德”拆成可观察的“非爱/爱”频率表。至今出版10余部书籍,坚持“日记式写作”——所有内容先写给自己,再交给读者验证。作者常驻网络,不提供远程课程,只通过文字与读者“频率对齐”。
相关推荐




★一套完整的夺回注意力控制权的解决方案!从原理到习惯,构建完整管理框架,内容结构科学,遵循“原理剖析-识别干扰-专注训练-系统整合”的逻辑。
★非空洞理论,而是即学即用的行动指南,不仅治标更注重治本,实践性极强!引导读者从理解自身开始,逐步掌握时间管理、深度工作等技巧,最终将注意力管理固化为可持续的良好习惯。
★本书适合所有感到注意力难以集中、希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数字设备依赖并提升个人专注度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