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巴别塔纪元》的封面

《 巴别塔纪元 》

  • 小说科幻奇幻
  • 选题分类:魔幻/玄幻 科幻小说
  • 原版语种:中文繁体
  •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 页数:332页
  • 图书定价:450.00 新台币
  • 开本:148mm×210mm
  • 浏览次数:46
  • 字数:(不详)
  • 作品星级:
  • 内文印刷:单色
您还未登录,请 登录 后再进行操作。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锐拓可有偿为您提供本作品的中文翻译样章,费用为RMB 500 元, 金额将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您的账户余额为RMB 0 元    立即在线充值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推荐人

【各界推荐】

  陈济舟/作家、哈佛博士候选人
  李兆欣/中国科幻评论家

作家/诗人/学者/文化人联合推荐

•以新加坡为背景的科幻小说《巴别塔纪元》,开辟了一条在移民和本土、南洋和科幻之间的新出路……雷思杰的小说提醒我们,乱,不是终结。乱,是转变、是反思、是应和、是悬而未决的延伸与持续。——陈济舟,作家、哈佛博士候选人

•将人类视为整体,并思考其与世界可能发生的关系。灾难,正是各种关系中最重要或最和大家息息相关的一种……(小说)其中暗合了当今研究文明崩溃的各种相关因素:环境灾难、社会不公、过高的复杂度、偶发的外部冲击等。也许,这些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共识,甚至会因为自我实现效应导致真正的崩溃未来。——李兆欣,中国科幻评论家

内容简介

  一座岛的沉没是终结也是开启。

  在一次地震中沉没后,七座高塔从海底升起,直入云端,新加坡因而「复国」。自那以后,无数人生于此,长于此,死于此。只不过,有人生来就在高处,有人生来就在底部。每个人都穷尽一生去攀登这座高塔,为了到达更高的地方——人类的欲望如同建造通天的「巴别塔」,从来就没有尽头。而所谓的罪恶,只不过是高塔下的变换与沉沦。
  
  生物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浩劫。「长寿因子」的发现更是让原有的社会格局产生新的裂隙。命途多舛的「双生子」,从出生那刻起就注定走上不同道路。世界各地「被选中」的人来到这座热带小岛,等待他们的是否将会是更好的生活?而那些如蝼蚁般的寄居者,谁又会是他们信奉的「神」?
  
  伟岸的高塔,究竟是乐园还是牢笼?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作者介绍

雷思杰
  一九九六年生,中国福建泉州人。二〇一八年赴新加坡深造,次年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目前为半导体行业高级设备工程师。雷是科幻发烧粉,尤其热爱科幻电影,包括《少数派报告》、《千钧一发》、《头号玩家》等,同时,着有短篇科幻小说《手足之情》、《世代》、《纠缠》等,作品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图书目录

序一:又造楼台 ——雷思杰的新加坡科幻小说◎陈济舟
序二:夺过创造灾难的权力◎李兆欣
巴别塔纪元
后记

前言 / 序言

【序一】
又造楼台 ——雷思杰的新加坡科幻小说
陈济舟
  巴别塔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神话来源于《圣经•创世纪》第十一章,讲述了人类同声同语之时要在示拿地(Shinar)的平原建立一座塔城,塔顶通天,为人类扬名。这一计划最终因上帝刻意混淆了人类的语言而以失败告终。从最为浅显易懂的角度诠释「巴别」的意义,依圣经原文为「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语言,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由此看来,「巴别」的意思与「乱」相关。(注一)虽然专业的语言学家们并不一定认同这样的解释,但小说家雷思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要从这「乱」字讲起。
  
  故事从2014年开始,「莱佛士医院」通过胚胎移植手术而制造了一对双生子:王杰和陈厚(后成为李智)。因为机缘巧合,兄弟二人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路,也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王杰被送入达善福利院,由来自中国的前服装厂女工王霞照顾,而陈厚的人生前七年则在一个可以减缓他新陈代谢速率的休眠舱中度过,每天仅能被唤醒几小时,并被一位名为老陆的男子抚养。身份的不明、混淆,姑且可以作为故事中对「乱」的一种解释。然而,若读者以为雷的小说只是要在兄弟情谊、寻找父母等人间伦常上铺排出又一岛国通俗剧,就全然低估了小说家的能力。
  
  「乱」的第一重意义在于大秩序的丧失和毁灭。而雷的用心恰恰在此, 一出手就让我们刻板印像中的花园城市、法度之帮,变了模样:
  
  2021年6月8日凌晨4点3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印尼爪哇岛附近的十五座海底火山接连喷发,紧接着就是剧烈的地壳运动。马六甲海峡底部直接被撕开一个长达五百多公里的口子。
  
  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和地震,使得新加坡国土平均海拔以每天一米多的速度下降,百分之八十的房屋不能居住。自此时,龟屿裂,城邦毁,堤道(Causeway)废,水浩洋不息,地不复周载,三个月内,全国沉入水下,荡然无存。但是,雷思杰却并不是要重复像吴明益的《苦雨之地》或者陈楸帆的《荒潮》那样在废墟、极端环境中或大的破坏之后苟且安生的恶托邦世界,而意在「乱」后迅速建立起他心中近未来的「海市蜃楼」:塔林之城。

  在震后两年内,新加坡政府就运用各类招商引资的办法,成功复国。至2030年,新加坡港口贸易已再次兴起,踵事增华,只是这一次国家的形态和社会群居的方式都依附着由七座高塔组成的塔林计划而展开。七座高塔分别是位于原圣淘沙的星洲塔、原牛车水的九龙塔、克兰芝塔、兀兰塔、原小印度的白象塔、原新加坡国立大学肯特岗的三体塔,以及原市中心的狮心塔。

  塔即为城,城亦是塔,这召唤出巴别塔起源神话的原型。但是,在雷的小说中塔林的形成并没有为这个「新」新加坡解决在劫后世界中的各类社会问题,反而变本加厉。塔林高耸入云,也以云层为界,划分出云上云下的几重世界,更有居住在塔基底部海平面以下的「无用阶级」和「穴居人」。高层人创造出一个天空之城,拥有独立的商业、娱乐区,搭乘由胶囊车厢组成的「云端交通系统」,享用自然水,尽量将自己和云端以下区隔开来。这样的小说背景虽然让人想起美国反乌托邦赛博朋克科幻网剧《碳变》,但雷也做出了在地化的创意性转换,使得他的故事让熟悉新加坡的读者们会心一笑:「莱佛士医院」重新创造医疗奇迹入驻狮心塔,新加坡联合大学震后新设,入驻三体塔,人造巨星琳娅在九龙塔(牛车水)开演唱会等等。这些桥段都一次次让本岛看似实在到毫无新意的人、事、物、景都产生了趣味盎然变化和「异化」(Verfremdung),就连南洋的风雨都变得亦真亦幻起来。 

  而这样虚构的能力诚然是建立在小说家雷思杰和新加坡这座岛国城邦的真实关系上。新加坡开埠以来,除了吞吐各类商货之外,也迎来五湖四海的华洋遗民、移民和逸民,以及新客、陆客与过客。雷思杰祖籍福建泉州,南安码头镇,不仅是著名的侨乡,自宋代起,此镇也是诗溪流域(即为晋江东溪流域)的货物集散地之一。从侨乡到狮岛,这几个世纪以来的迁移路线本可以作为小说家又一个「下南洋」的叙事,但雷思杰却另有故事要讲。

  他在兹念兹的并非「去国怀乡」和「落地生根」之间的拉锯,反而通过小说着眼体现自己对于世界性和现代性地深刻反省和思辨。雷思杰2018年7月负笈新加坡,并于2019年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成功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的大半年时间里,雷一面在求职沉浮中找寻出路,观察到初入社会的种种;一面闭门造文,将所思所感都注入自己的小说世界中,建造着一个人的海市蜃楼。而他的用心,是在极力描摹通天塔城的虚假繁荣,从而反衬现代高科技社会中的弊端,而新加坡恰好是其情感滥觞之际、笔力肇始之时的依托和承载。
  若将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华社」作为参照系,我们可以看出新加坡作为模范城邦的典范性。1978年为筹划「改革开放」中国领袖邓小平访问岛国时和国父李光耀的种种佳话一直流传至今,东南亚个别国家的华社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为了躲避在地政府出台的各种不公平政策和排华运动(如印尼1998,马来西亚513种族冲突)而视新加坡为华人于南洋唯一安身立命之所,更不用提近年来东亚地区东南隅的政治骚动也使得一大批华人涌向狮城。

  然而应该警醒的是,当新加坡在现实中的形象愈是趋于完美,作为文学读者、作者和爱好者的我们就愈应该留心在一厢情愿地幻想和己所不得而投射他乡之外,所忽略的各种在地的文化症结和社会弊病。小说中,地震后以塔林复国的新加坡,变成了「恶托邦式」的「新故土」,当下岛国内部所要处理的能源、水源、贫富悬殊、外来劳工和生态隐患等一系列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对的所指。但这并非代表雷要刻意抹黑这座早已成为政治文化乌托邦的国度,反而小说家似乎是要当下毁灭,当下混乱,在虚构的破坏中揭示(甚至是指示)现实意义上的治理之路。

  由此,我想要提出巴别之「乱」的第二个看似南辕北辙的意义:乱,治也。从最为粗浅的字源学观察中我们得到,金文和楚系简帛中的乱字,如 或 ,从「爪」、「又」、「么」、「丝」,皆象丝线之形,全字是上下两手在整理丝线,为治丝。丝不治为乱,而治丝的过程也为「乱」(整治)。后一层意思可在《尚书•皋陶谟》中找到佐证,即皋陶和禹在讨论要如何治理国家时提出了「九德」,其中一德便是「乱而敬」,意思是说治(乱)国者不可恃才傲物,要有敬意。由此,一字一词中早已包含了乱与不乱,治与不治,辩证性的一体两面。从字里出发,「乱」又一次提醒我们不可以用简单、固化的思维来看待现实和小说中的毁灭与重生、混乱与安定、新城和旧邦,一切都在辩证和变证中求得动态的不平之平、不齐之齐、不「乱」之「乱」。

  小说故事从2014讲到2077,虽然时间跨度63年之久,涉及到的各类主要人物也有十余人之多,但因为塔林城邦的架构和双生子身世之谜的主线清晰,可以说是杂而不乱。特别是在第一「双生子之章」和第二「高塔之章」后出现的「蝼蚁之章」,更是从多个横切面,多个视角,描写了小说中「新」新加坡的社会问题。等到第四「牧场之章」的出现,更揭露了以莱佛士医院为中心的一桩涉及整个社会和双生子身世之谜的天大奇案,直逼人类道德的底线,引发一系列关于医疗健康和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反思。

  「牧场」绝非浪漫主义的田园梦想,也不是逃离社会的世外桃源,究竟「牧场」是什么,在此不便剧透,预知详情者,还请阅读小说。「牧场」不在后,本以为会岁月静好,但雷的巧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巴别之章」和「终章」中小说家绝不姑息自己所造的塔林城邦,而又要将其统统毁灭。文末,因为一次核电泄露,污染水源,举国竟然迁出塔林,移民他乡,如此讽刺!新加坡终于不再是世界华人所向往的梦想家,只剩下七座宝楼,拆不下,拿不掉,空留海上风雨中。

  整篇小说在(巴别之)「乱」中收场,而吊诡的是,这在有意和无意间带出了「乱」的第三重可能,回应了「乱」作为特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特定传统。从音乐、舞蹈和诗词这三个方面来看,「乱」的意义,虽然学界仍在讨论之中,但绝不仅限于「混乱」或「整治」二说。首先,古代乐歌体质中乐曲最末一章名为「乱」,从训诂学和古文字学的角度看来「乱」有「合乐」的意思,而乐歌最后一章的演奏形式是合奏,「凡曲终曰乱。盖八音竞奏,以收众声之成」(明李陈玉《楚词笺注》)。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乱」不一定在最后。《礼记•乐记》中有「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一说,其中的文、武、雅是乐舞的三个不同阶段。文,不是文学文字,而是鼓;武,不是武术武断,而是金铙。所以,「乱以武」中的「乱」代表的是演奏的乐器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整个舞蹈和表达的方式发生转变。此处的「乱」是「换场,调整进行新的形态表演。」(注二)从音乐舞蹈到文学文字,「乱」的使用还在《楚辞》、汉乐府和汉赋中出现,但在此不作赘述,一言以蔽之,「乱」不仅不只是混乱,也并不一定是作为总结性的陈词而出现在文末。如《楚辞》中的「乱曰」,它拥有的是重审前旨、总结评论、总理全篇、感伤咏叹和延伸抒情等多种意义和功能。

  从这些意义上出发,雷的巴别之「乱」,或许可以牵引我们向另一个方向展开思考。如果暂时搁置小说内容,从过渡和转场的角度来思考雷思杰、《巴别塔纪元》、南洋文学和华语语系文学四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诚然,谈及当代南洋小说,为大宗者是以马华作家为首的阵营。从黄锦树的马共书写到张贵新的雨林故事,李永平的大河叙述到李天葆的浮艳遗事,以及黎紫书的离散创伤都为读者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南洋。说起科幻文学,独拔卓绝者,当属刘慈欣的《三体》世界,韩松的幽暗宇宙观和《医院》三部曲,陈楸帆的生态《荒潮》,还有董启章、骆以军、伊格言等华文世界中的各类「科幻新浪潮」作家。至于新华文学,近年来虽有英培安、谢裕民、黄凯德的小说,何华的散文和「戏剧盒」的剧本,为其不断注入力量。然而在本岛文学圈内汇为大流者,仍旧是如悉尼尔、陈志锐和周德成等诗人的诗作。我认为,诗歌和戏剧传统大于小说传统,这是近年来新华文学的特点。从华语语系小说的科幻表述来看,董启章的《后人间喜剧》是假托新加坡来书写香港,港台本土的科幻作品也层出不穷,但是新加坡方面,除了张国强的《遇见穿墙的女孩》之外,近年来似乎一直未能有作品问世。2022年,这本以新加坡为背景的科幻小说《巴别塔纪元》之出现,不仅弥补了这个空缺,也同时开辟了一条在移民和本土、南洋和科幻之间的新出路。

  在阅读《巴别塔纪元》时,有心读者可能会指出,小说中虽然出现岛国居民熟悉的地名和景物,但是人物对话和语言依旧是中州正韵,而少了「南洋色彩」。然而,我却不认为这足以成为读者和评论者诟病小说的理由。我们知道,在英殖民时期的新马华文学史论著中,「地方色彩」和「南洋色彩」一直是方修(《战后马华文学史》)和杨松年(《战前新马文学本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强调的问题。此议题也受到马华作家如黄锦树的关注与讨论。然而,当我们步入21世纪,当世界从旧的冷战意识下的「紧急状态」进入人类世中因为病毒而产生的新的「紧急状态」之时,我想问,「地方」或「南洋色彩」到底是基于一种现实文化层面的环境、语言和风物,还是已经转向而成为一种虚构的且思辨的(speculative)可能?

  在殖民和脱殖时期,对于文学中「南洋色彩」的执着诚然是进步、先进的代表,那么当生态危机加剧、全球民粹思潮四起、身体和阶级的流动能力日趋僵化之际,我们是否应该更新对于「南洋色彩」的定义?不管是从英文还是华文的口音上来说,南腔北调、东言西语、华文夷风向来是新加坡作为移民国家的主旋律。「成为」(becoming)新华文学,绝对不是在文中随处加入几个「哩啦啰」。取巧地套用几个马来谐音,也不足以说是「新加坡派」。正如新加坡大学林立教授常年来致力于新加坡旧体诗的研究,而绝不会因为文体和用词的「旧」而将其排除在「新」华文学的范畴之外。

  不管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新加坡本地作者、学者,还是移民或旅居而来到狮城的小说家、文学家、评论家,我看都不必急于划清界限、分出你我,来定义和固化新华文学的主体性。(请允许我在此创造性地套用陈寅恪和张爱玲的话。)越是条理清晰的东西,则去在地之真相越远。文学、社会和文化皆是如此,与其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如全部弄乱了好。

  因为,雷思杰的小说提醒我们,乱,不是终结。乱,是转变、是反思、是应和、是悬而未决的延伸与持续。

  所以,此时,更当以小说「乱」南洋。

  碧海南天长风空,山倾水覆乱华容。
  新有移民思绝岛,又造楼台烟雨中。
  ——读《巴别塔纪元》后作竹枝词一首

2021年12月28日
陈济舟,于青城山上善栖
巴别塔纪元 巴别塔纪元
巴别塔纪元
选题分类
魔幻/玄幻 科幻小说
原版语种
中文繁体
内容简介
  一座岛的沉没是终结也是开启。   在一次地震中沉没后,七座高塔从海底升起,直入云端,新加坡因而「复国」。自那以后,无数人生于此,长于此,死于此。只不过,有人生来就在高处,有人生来就在底部。每个...

请输入分享的Email地址:


返回顶部
© 2024 锐拓 保留所有权利。
© 2024 RIGHT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