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新生活判读力:别让科学伪新闻误导你的人生》的封面

《 新生活判读力:别让科学伪新闻误导你的人生 》

您还未登录,请 登录 后再进行操作。

申请样书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出版评估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电子样书进行查看。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申请翻译样章

您正在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翻译样章申请。
若您的申请获得通过,您将可以在线对本作品的翻译样章进行查看。

申请版权类型
翻译样章
锐拓可有偿为您提供本作品的中文翻译样章,费用为RMB 500 元, 金额将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您的账户余额为RMB 0 元    立即在线充值
申请说明
 

特别提示:
1、一旦提交本申请,则表示您承诺自愿通过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申请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并承诺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作者、出版方及其他代理商等)申请或联系上述图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否则,我公司有权关闭您在本网站的使用权限,且不再与您进行任何业务合作,并有权要求您支付不低于人民币5000元/本的违约金,或将上述违约金直接从您的账户余额中予以扣除。
2、您通过本功能在线申请样书样章而支付的费用仅为样书样章在线查阅的费用,不代表我公司对上述图书的中文版权授权事宜向您作出任何承诺。除非发生我公司无法向您提交样书或样章的情况,否则无论最终是否与您达成中文版权的交易合作,该费用概不退还。


推荐人

专文推荐
朱家安 沃草公民学院主编、哲学鸡蛋糕脑板
赖以威 台湾师大电机系助理教授、「数感实验室」共同创办人

如果你只是快速浏览,会觉得它是一本踢爆各种新闻中的伪科学。但仔细阅读这本书就会有更深一层的体悟。你会发现,它是秉持着「做研究」的心态所撰写。──赖以威
这本书得以出版,显示我们的生活环境依然充斥着没道理的说法和种种科学的误解、迷思。科学新闻解剖室不惜得罪一卡车人,也要抵御这些错误。──朱家安

良心推荐(依姓名笔画排序)
李旺龙 成功大学材料系暨奈微所教授、科技部科普活动推广规划案主持人
李伟文 牙医师、环保志工、《看新闻学思考》作者
林陈涌 台湾师大科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洪振方 高雄师大科学教育暨环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徐美苓 政治大学新闻学系特聘教授
郭至桢 中广新闻网节目主持人
黄贞祥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
杨谷洋 交通大学电机系教授
杨倍昌 成功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暨免疫学研究所教授
郑国威 PanSci泛科学总编辑
钟昌宏 12年国教课纲审议委员、台中市自然与生活科技辅导员
颜圣纮 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

版权推荐

PanSci泛科学最受欢迎破解伪科学与流言专栏[科学新闻解剖室]第二部作品!
前作《新时代判读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学新闻的真伪》,曾获:
2016 Readmoo年度最推荐电子书眼光犊具奖(人文洞察类)
2017 Readmoo百大畅销电子书(自然科普类)


假新闻判读三部曲共包括:《新时代判读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学新闻的真伪》(2016)、《新生活判读力:别让科学伪新闻误导你的人生》(2018)、《新媒体判读力:用科学思维让假新闻无所遁形》(2020)

内容简介

谣言像病毒一样四处蔓延,你无法消灭病毒,但可以强化自己的抗体!////////////////////////////////////////////////////////////
「PanSci泛科学」最受欢迎的破解伪科学与流言专栏──「科学新闻解剖室」第二部作品!

老师说──水逆导致3C产品故障,信念可以转移台风……,你听或不听?
新闻报导──滤挂式咖啡会溶出致癌物,吃盐酥鸡恐得大肠癌……,你吃还是不吃?
科学家发现──狗狗不喜欢被抱,世界末日将届……,你信或不信?

小心!你即将掉入伪新闻的陷阱!

没有人能正确判断每一则科学新闻的真伪,
也没有人能轻易认定所有食安或健康讯息的对错,
你唯一的应对之法,就是抱持着质疑的态度;
或者,追随科学新闻解剖室,学习判读的能力
──让自己的人生不再被误导!

作者介绍

总策划──黄俊儒
国立中正大学通识中心教授,科学传播教育研究者,PanSci泛科学及udn鸣人堂专栏作家。

【解剖员阵容】
解剖员001/黄俊儒 「科学新闻解剖室」创办人兼长工,在台湾西部的大学教书,以科学传播工作为职志。
解剖员002/赖雁蓉 「科学新闻解剖室」长工二号,中文专长,多年前潜入科学传播领域,缠斗至今。
解剖员007/雷雅淇 科学教育专长,PanSci泛科学编辑,在科学传播里打怪练功冲装备,为坐稳科学传播的明日之星做准备。
解剖员008/黄馨慧 传播专长,长期关注媒体生态与网络社群,重视讯息与大众的关系,相信再糟糕的环境都有办法开出灿烂的花。
解剖员012/潘昌志(阿树) 「震识」共同创办人兼副总编辑,热爱地球科学,常于「地球故事书」部落格说书,并在各科普专栏分享地科大小事。
解剖员013/颜吉鸿(Y博士) 任职中研院,正港台湾出产天文博士,专长恒星形成、天文仪器及软件研发,偶尔写写科普文,点缀天文人生。
解剖员014/简克志 材料系科学背景,后转进传播领域,正在学习当科学与传播的搭桥人,喜欢科幻与美食。
解剖员015/罗尹悦 主修公众科学传播,受「科学新闻解剖室」创办人的精神感召而入伍,深刻体验「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自在。
解剖员016/杨仕音 病毒遗传专长,周间为科普、专利「正派双修」人,周末变身画家,现为「Tone识」新创团队的品牌顾问兼知识导游。

图书目录

十种科学伪新闻的类型──开始解剖前的基本认识
推荐序──赖以威:让新闻成为科学的起点
推荐序──朱家安:不惜得罪一卡车人,也要抵御错误
自序──你值得更美好的生活,不要被科学伪新闻耽误了
※让科学拉你的人生一把
1-1 你悲惨的人生,真的是因为水逆吗?!
案情:一切坏事的元凶都指向水逆?
解剖:什么是「水星逆行」?
解剖总结:老师不见得是对的!
1-2 宣扬祷告的效能就必然得跟科学过不去吗?!
案情:信仰与科学的冲突引爆?
解剖:信仰如何结合科学?
解剖总结:美好人生不可缺少科学知识!
1-3 心存善念救地球:情绪可以改变世界?!
案情:发现了能改变世界的超能力?
解剖:到底DNA是什么?
解剖总结:小心极度肯定口吻的科学报导!
1-4 别自作多情了,狗狗其实不喜欢被抱?!
案情:谁让狗狗焦虑了?
解剖:人狗之间如何互动?
解剖总结:媒体偷懒,大众被迫偏食!
※逃出科学伪新闻的陷阱
2-1 室内晾衣就等于慢性自杀?!
案情:谁都看不出来的杀人手段?
解剖:真的不能在室内晾衣服吗?
解剖总结:冷静看待周期性出现的新闻!
2-2 天天一杯毒:滤挂式咖啡溶出致癌物?!
案情:用嘴巴杀人的专家?
解剖:滤挂咖啡究竟能不能喝?
解剖总结:媒体必须善尽求证的责任!
2-3 教授说「茶里王」有毒,你就信了吗?!
案情:可怜的教授背黑锅?
解剖:有毒的饮料能在市场上贩卖?
解剖总结:小心没有技术门坎的谣言病毒!
2-4 一周四次盐酥鸡,年纪轻轻死于大肠癌?!
案情:妙龄少女离奇死亡?
解剖:盐酥鸡招谁惹谁?
解剖总结:要小心太过耸动的医疗案例!
※培养判读力迎接新生活
3-1 霍金也在世界末日的传说中参一脚?!
案情:世界级知名科学家被栽赃?
解剖:世界末日能被预测吗?
解剖总结:夸大是科学伪新闻的第一破绽!
3-2 干──细胞无所不能,是养颜美容第一圣品?!
案情:是广告还是诈骗,让人分不清?
解剖:干细胞真的无所不能吗?
解剖总结:时时抱持质疑的态度很重要!
3-3 从奶嘴到保险套都致癌,台湾生育率还有救吗?!
案情:找到低生育率的新凶手?
解剖:致癌这么容易吗?
解剖总结:媒体外电新闻不应该缺乏检核!
3-4 日本博德车站的工程传说是神话还是鬼扯?!
案情:埋藏在地底下的秘密?
解剖:有绝对安全的施工方法吗?
解剖总结:科学新闻不能流于情绪!

前言 / 序言

[推荐序1] 让新闻成为科学的起点
赖以威
台湾师大电机系助理教授 「数感实验室」共同创办人

勾践宣称,很多人都忽略了大便所带来的讯息。他只要尝一口大便,评估其香臭程度,即能了解此人的健康状态。这套论点在吴王夫差身上得到验证。勾践表示,夫差的大便其臭无比,表示病情不严重,一定马上痊愈。事后证明也的确如此。专家表示,目前尚未有够多案例证实此种诊断方式的效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需要丰富的吃屎经验才能进行判断,建议有兴趣的民众可以先从吃自己的大便开始学习。

由两国君主同时认证的「大便问诊」,预料将在民间卷起一股新的医疗旋风。
──《吴越春秋‧吃屎新风潮?两国王室的御用诊疗方式》

如果春秋战国时代的新闻媒体和现代一样蓬勃发展,《吴越春秋》记载这段勾践讨好夫差的事件可能就会变成这样,搭配几张网友分享吃大便的自拍照。

尽管有了网络社群,新闻依旧是多数人接受信息的主要管道,它形成舆论,同时,在不知不觉间雕塑民众的思考方式。然而在点阅率、订报量、收视率的种种考虑下,现代新闻自然而然地演化成当今的样貌:用耸动标题与内文引起阅听者兴趣,提供简单的几句论点方便读者快速吸收、认同分享,甚至刻意报导有争议性、撩拨民众情绪的事件。

怎么看这都是一件有点可惜的事情。新闻,说穿了就是每天的日常,发生在你我周边的真实故事。人们从阅读小说中认识人生百态,从阅读论文中学会科学知识。理所当然地,我们也应该能从报纸或媒体网站中,学到很多。

日前新成立的镜传媒,聘雇许多作家担任记者,负责人物采访。参加他们相关的镜文学平台发布会,我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想藉由作家敏锐的直觉,将人物采访转换为精彩的故事,改编成小说、电影剧本。比方说,年轻女孩到台铁失物招领处任职,原来是当年母亲曾在那里工作,她想去寻找如今失散的母亲是否有留下线索。这既是新闻,也是会让人好奇想知道「然后呢?」的小说开头。

镜传媒让文学从新闻事件中诞生,黄俊儒老师和团队完成的《新生活判读力》则是从新闻中体现何谓科学与科学方法。如果你只是快速浏览,会觉得它是一本踢爆各种新闻中的伪科学:盐酥鸡、滤挂式咖啡、保险套跟奶嘴都可能致癌、室内晒衣形同慢性自杀等等。这些新闻看起来都有科学依据或是专家背书,可真的是这样吗?书中会给你更清楚的答复。

但仔细阅读这本书就会有更深一层的体悟。你会发现,它是秉持着「做研究」的心态所撰写。常人看完这类新闻后可能有些担心(但一天后又边吃盐酥鸡边在室内晾衣服,睡前还喝了一杯滤挂式咖啡),可能嗤之以鼻。本书认真抽丝剥茧寻找论点的起源,综合各界对此的评论,最后再自己做总结。我们指导研究生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易接受或否定任一个论点,得充分阅读相关文献,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对这个论点更清楚,过程中还可能建立出自己的观点。

如今有些人觉得,学者专家的话听听就好,做研究没什么用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确是听听就好,因为自己的判断力最重要,而如何建立自己的判断力,做研究是一种学习的方法,阅读以做研究的方法写成的本书,也是一种方法。

科学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是新闻在意的却仅是快门的一瞬间。

我个人觉得,要求媒体每一则新闻都具备相当程度科学素养、具有启发教化意义,某种程度上不太实际也有点强人所难,毕竟这在媒体的各项目标中,不是最重要的。但新闻却可以是很棒的土壤,让文学、科学、教育在这里萌芽。作家可以将新闻改编成一篇篇精彩的真人实事小说;数学老师可以从房贷中教等比级数,水逆与火逆同时发生其实就是算最小公倍数;而这本书,就是让读者看见如何从新闻中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到什么是学术研究。

希望阅读完本书后,你也能来个这么一次,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议题,深入研究分析一番。



[推荐序2] 不惜得罪一卡车人,也要抵御错误
朱家安
沃草公民学院主编、哲学鸡蛋糕脑板

台湾社会就跟所有其他社会一样奇怪,人们一边看各种不重要却耸动的新闻,一边抱怨整个社会的人都只看不重要的耸动新闻。偏偏民主社会的政治效率,仰赖人们从传播系统吸收的信息质量。然而传播系统的健康程度是大且复杂的议题,不容易说得清楚,但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明确的小领域来谈。

例如说,在某种意义上,耸动新闻不见得只是区区讯息。试着想象:你因为某则耸动新闻而误以为只有昂贵的「灵能水」才能治疗自己的敏感性皮肤炎,或者误以为必须加入某个没见过的宗教灵修活动来改运……,这些错误的判断,小则让你损失几千块,大则可能赔上人生。

如果大家都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能判读新闻信息中的「科学说法」,揪出可能的问题,或许就比较不用担心上面这些情况了。

不过很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美国曾经在一九八○年代实施「给所有美国人的科学」(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计划,召集各领域科学专家,列出这些领域的基本知识。美国人的想法很明确:在教育体系里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提升美国整体的科学素养,减少错误判断。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这方法根本不成──专家们列出来的内容,很快就超过一个人(甚至一个专家)一辈子能学会的分量。而且,你可以想象,这个计划若持续下去,随着科学进展累积的新知识,分量还会继续增加!

我们需要科学知识,但我们不可能真的学会所有我们需要的科学知识。我们该怎么办?日本科学哲学家户田山和久认为,以美国为前车之鉴,要培养科学素养,不该把主力放在积累一般人的科学知识,而是要退后一步,培养一般人「科学思考」的能力。户田山河久的「科学思考」是指掌握「关于科学的概念」并且操作这些概念来做出判断,例如:能够知道「理论」和「事实」的区分;了解什么是「对照组」,能说出为什么做实验需要「对照组」;知道「归纳」和「演绎」两种推论方式的差别和应用范围等等。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户田山和久认为,会比一般人更容易「侦测」出科学说法/科学新闻里的各种不对劲,并且能充分运用现代的传播资源和信息设备,让自己逼进真相。

我们不可能事先替所有人准备好一辈子会用到的科学知识,面对此事实,户田山和久推荐了一个强调「科学思考」的解决方案,你可以把《新生活判读力》理解成这个解决方案的「科学新闻特化教材」。

《新生活判读力》讨论十二则有争议的科学新闻,你没办法靠这十二个议题获得多少科学知识,但藉由「解剖员」对新闻内容的查证和分析,你可以知道有科学素养的人是如何发现疑点、检查推论,并且寻找资源来帮助自己判断。

前几年,英国哲学家巴吉尼(Julian Baggini)出版了一本有趣的书《鸭子中了大乐透》,在书里,他列举了一百则公开发言,用哲学和批判思考技巧一一指出其错谬之处。巴吉尼这样做,当然不(只)是为了数落包含前英国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前法国总统席哈克(Jacques Chirac)、枢机主教墨菲欧康纳(Murphy-O'Connor)在内的一百个公众人物,而是为了藉由分析和检讨这些公开的思辨错谬,让大家意识到人类才智的脆弱之处,并在未来得以避免重蹈覆辙。

《新生活判读力》就像是科学版的《鸭子中了大乐透》,科学新闻解剖室让你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新闻如何犯错,而类似的错误又该如何被侦测和修正。这本书得以出版,显示我们的生活环境依然充斥着没道理的说法和种种科学的误解、迷思。科学新闻解剖室不惜得罪一卡车人,也要抵御这些错误。
如何不让他们的努力白费?就是继续阅读你手上这本书。


自序:你值得更美好的生活,不要被科学伪新闻耽误了
黄俊儒
科学新闻解剖室/一号解剖员

这真是一个多采多姿的年代,每天我们都有看不完的讯息,学习不完的知识,不仅很多都是免费的,还会自己抢着送上门。你高兴订阅什么粉丝页就订阅什么粉丝页,你高兴加谁好友就加谁好友。相较于过往讯息容易被少数主流媒体垄断,这个时代的新媒体概况,似乎提供了某种救赎,让我们获得了解放。但是长久以来所累积的经验法则也告诫过我们「免费的最贵」,这是屡试不爽的硬道理,所以美好的人生真的可以透过这种媒体型态的改变来获得吗?相信所有深谙社群媒体背后那套算法(algorithm)运作的人,应该都不会这么乐观,因为这些无所不在的社群媒体网络正在用一套全新的模式支配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讯息的获得。

每当时序进入冬天,台湾的空气就开始变得不忍卒「闻」,污秽的气流不时盘旋在台湾的上空。有一天,透过LINE群组,我接到了朋友传来一则关怀简讯:「快通知北部亲友赶紧关窗,中南部也要,因霾害严重。」不仅如此,内容还写道:「中研院陈伶志博士表示,这波主力在晚上九点登陆北部,约凌晨两点会到台中,约五点会到台南、高雄一带,严格来说今晚全台都会被影响到。」最后更提醒:「这几天最好戴口罩!」过了不久,另一个亲戚群组也传来了一模一样的简讯。总之,在几天之内,我总共收到了三次同样的讯息。

这串充满爱与关怀的简讯到底有什么问题?它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它没有说明「晚上」指的是哪一天晚上!我平时很关心空气质量的讯息,所以当我第一次收到简讯时,我知道它已经距离陈博士所说的「那天」三天了。

这个故事的前因是这样的:内容是陈博士说的没错,只是陈博士将这些讯息发表在个人脸书上,热心的朋友们就帮忙整理转传这一则讯息到LINE群组,因为着急的口吻就像是要抢救失火那样的紧急,所以充满民胞物与胸怀的朋友们就争相走告,深怕慢了一个时辰就让亲朋好友蒙受健康上的不测风险。关心空污没有错,满满的爱心没有错,实时的走告没有错,但是这些好事与美德都需要建立在「讯息无误」的基本前提之下,否则就是大家白忙一场。我好害怕在一年后、五年后、甚至十年后,还收到这则要大家在当晚务必关窗户的简讯。

这样的讯息其实不难怀疑、不难查找、不难检验,难似乎是难在那股急着想要拯救亲朋于水深火热的冲动。这个时代的讯息太多元、太零散,瞬息万变的科技风险以及应接不瑕的信息焦虑让人太难耐,就连没有抢到光棍节的促销商品,都足以让人徒呼负负、辗转难眠。我们总是同意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在这个时代里面,当「智者」可不容易,需要拥有的技能不少,无法像过往般的简单。在这些智者所需要拥有的基本配备里面,恐怕首要的就是要彻底遵行「不确定的不分享」这个最基本守则。如果如此基本的守则都做不到,耽误的恐怕不仅是自己的人生,更可能是别人的美好生活。

「关窗简讯事件」仅是众多信息紊流里面的最入门款陷阱,社群媒体真是这个新时代里让人又爱又恨的产物。二○一七年苹果公司的执行长库克(Tim Cook)在接受美国NBC夜间新闻(NBC Nightly News)采访时也指出,社群媒体已经沦为散播不实消息和操纵舆论的工具,尤其是所谓的「同温层效应」,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回音中不断地再听见、再强化自己的声音,巩固自己的偏见。上述的关窗简讯,它在许多中年人群组中广为传播,但是在年轻人的群组中却乏人问津(依据我在大学生现场民调),这种同温层之间彼此取暖及相互辉映的现象,甚至已经足以造成国安问题,如果不加以突围,我们实在很难以摆脱这个时代的各种民粹。而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也难怪在十二年国教的新课纲架构中,会特别强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并且提出将科学素养及媒体素养放在一起思考的重要性。如果有一天,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懂得判断这些信息,懂得挣脱同温层的隔绝,大家的生活才有机会更美好。

本书集结了科学新闻解剖室针对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各种科学流言的剖析,一如科学新闻解剖室过往对于这些问题的针砭,我们运用了「科学素养」及「媒体素养」这两把解剖刀,为读者一一剖析流窜在各种社群媒体中的典型科学伪新闻谬误。透过这一本书,我们希望传达给读者具有整体观及系统观的解析视角,这个视角是可以带得走的能力,可以永久防身的利器。透过这一本书,你学会的不会仅是这十二则典型案例里面的零散科学知识,而是能学会如何以具有逻辑及理智的方式去面对任一则来路不明的讯息,真正享受这些信息带给你的成长与乐趣。

对于这些光怪陆离的科学伪新闻,「多解剖没事,没事多解剖」,美好的新生活不用假手他人,就从突破这些信息的魔咒开始。
新生活判读力:别让科学伪新闻误导你的人生 新生活判读力:别让科学伪新闻误导你的人生
新生活判读力:别让科学伪新闻误导你的人生
选题分类
科普读物
原版语种
中文繁体
版权推荐
PanSci泛科学最受欢迎破解伪科学与流言专栏[科学新闻解剖室]第二部作品! 前作《新时代判读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学新闻的真伪》,曾获: 2016 Readmoo年度最推荐电子书眼光犊具奖(人文洞察...

请输入分享的Email地址:


返回顶部
© 2024 锐拓 保留所有权利。
© 2024 RIGHTOL All Rights Reserved.